首页> 中文学位 >美克尔憩室异位胃黏膜核素显像特点与临床特征相关分析
【6h】

美克尔憩室异位胃黏膜核素显像特点与临床特征相关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 果

讨论

结 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作者简历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研究<'99>Tc<'m>-高锝酸盐(<'99>Tc<'m>O<,4><'->)异位胃黏膜显像对美克尔憩室(Meckel's diverticulum,MD)异位胃黏膜的诊断价值,及MD异位胃黏膜患者核素显像特点与临床特征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回顾性研究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太原市中心医院自2000年1月至2006年6月所有经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MD异位胃黏膜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分析其中曾行<'99>Tc<'m>O<,4><'->异位胃黏膜显像的患者的核素诊断与手术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并观察MD异位胃黏膜的放射性核素扫描特征,以及后者与临床特征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2000年1月至2006年6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太原市中心医院分别诊断MD异位胃黏膜患者27例、10例,共计37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7例,男女比例为4.29:1。年龄范围从9个月~79岁,呈偏态分布,中位数为10岁,第25百分位数为4岁,第75百分位数为17岁。37例确诊患者中,曾行<'99>Tc<'m>O<,4><'->异位胃黏膜显像检查者27例,但与病理诊断一致者为24例,其灵敏度为88.9%(24/27例)。两所医院同期患者中,行<'99>Tc<'m>O<,4><'->异位胃黏膜显像检查者共计63例,显示为MD异位胃黏膜阳性者36例,阳性发生率为57.1%(36/63)。36例核素诊断阳性者中有26例行术后病理检查。除2例为假阳性(肠套叠1例,肠重复畸形1例)外,其余24例病理诊断结果均与<'99>Tc<'m>O<,4><'->异位胃黏膜显像诊断一致,后者的阳性预测值为88.0%(24/26例)。<'99>Tc<'m>O<,4><'->异位胃黏膜显像显示,MD异位胃黏膜显像的数目均为1处,其最大直径为2.3±1.3 cm,最大直径显像时间多为45 min左右(45±15 min)。37例手术后病理确诊的MD异位胃黏膜患者中,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者25例(67.6%)、急性憩室炎者8例(21.6%)、肠梗阻者5例(13.5%)、慢性腹痛者5例(13.5%)。手术发现,MD位于距小肠回盲部10~100cm处,平均45±27 cm。病理检查表明,MD异位胃黏膜溃疡、出血是患者最常见的病理改变(29例,78.4%),溃疡、出血部位在憩室开口处小肠黏膜的25例,位于憩室内异位胃黏膜处的4例。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MD异位胃黏膜患者消化道出血临床严重程度与病检中憩室合并溃疡、出血率密切相关(r<,p>=0.72,P<0.01),与核素扫描中异位胃黏膜最大直径显像时间明显负相关(r<,p>=-0.57,P<0.05),与核素扫描中异位胃黏膜显像的最大直径无明显相关(r<,p>=0.32,P>0.05)。 结论:<'99>Tc<'m>O<,4><'->异位胃黏膜显像诊断MD异位胃黏膜的敏感性高、阳性预测值强,是诊断该病的首选方法,但其临床应用目前尚未得到足够重视。消化道出血严重程度与憩室是否合并溃疡、出血及异位胃黏膜的最大直径显像时间密切相关,提示憩室黏膜溃疡、出血可能是导致MD异位胃黏膜患者发生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原因,并为临床应用抑制胃酸分泌药物治疗MD异位胃黏膜提供了理论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