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小剂量左旋精氨酸在实验性急性胰腺炎中的作用
【6h】

小剂量左旋精氨酸在实验性急性胰腺炎中的作用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英文缩略语

声明

前 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 论

结 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与急性胰腺炎

个人简历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在AP的发病机制中,细胞因子和炎症反应失衡理论已经得到大家的一致公认,一些细胞因子在AP中介导产生的炎症递质可增加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粘附分子的表达,引起中性粒细胞在局部的粘附、聚集,激活的中性粒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和炎症递质产生局部的细胞毒性作用,并造成血管通透性的改变,引起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致胰腺微循环障碍,加重胰腺损伤,这样的恶性循环导致胰腺及胰周组织发生自身消化,局部炎症反应产生的细胞因子进入血液循环,继续通过瀑式反应生成大量细胞因子,产生全身效应,局部的炎症反应进展成全身炎症反应(SIRS)。 一氧化氮的生物学作用随浓度变化而不同,故在胰腺炎治疗中的作用一直存在着争议,这是和一氧化氮在组织中的含量有关的。小剂量NO可以维持血管完整性,松弛血管平滑肌,增加毛细血管床的血流灌注,改善微循环;此外,尚可保护胰腺组织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抑制血小板聚集,阻止白细胞对血管内皮的黏附,从而减轻胰腺组织的炎症,降低水肿程度;而大剂量NO则对胰组织有毒性作用。所以一氧化氮既被认为是_种调节的、反炎性的因子,也被看作是一种细胞毒性的、致炎的细胞因子。 在人体内,一氧化氮合酶是NO合成的限速酶。从功能看,NOS可分2种形式:结构型NOS(eNOS)和诱生型NOS(iNOS).cNOS在正常情况下即可被激活而产生NO,发挥其生理功能,主要作用于位于血管平滑肌中的鸟苷酸循环,使cGMP增高,血管扩张。INOS是一种病理性酶,在正常条件下,细胞内iNOS表达甚少,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例如在脂多糖和细胞因子的作用下,iNOS表达增高,且可维持一段时间,iNOS催化产生过量NO,可能产生组织细胞毒。 左旋精氨酸(L-Arg)是半必需氨基酸,体内一氧化氮的生成是以L-Arg为前体的,L-Arg通过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催化而生成NO,结合NO的剂量效应,小剂量L-Arg治疗作用可能通过以下几方面实现:①L-Arg生成物NO通过参与血管信号的传递,扩张血管,减少血管收缩以及内皮肿胀对血流变的不利影响。②L-Arg减少氧自由基生成,灭活氧自由基,进而减少氧自由基对膜流动性的负性影响,增强细胞变形能力。③L-Arg冲制胰酶的释放及异位激活,减少带正电的大分子粘附于红细胞,减少细胞聚集。④内皮细胞生成的NO在血管内皮表面形成保护层,能降低血管阻力,阻止中性粒细胞在血管内皮表面的粘附。⑤降低了iNOS的活性表达,减少了炎症状态下NO的生成. 本实验探讨小剂量左旋精氨酸(L-Arg)在实验性大鼠急性胰腺炎中的治疗效应。 方法: 1.碘-淀粉比色法测定血清淀粉酶。 2.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胰腺组织中N02-/N03-含量。 3.胰腺组织形态学检查及镜下胰腺组织损伤定量评估. 结果: 1.NO2/NO3-含量:AP组>L--Arg治疗组>假手术组 2.AP组血清淀粉酶、胰腺组织病理评分明显高于假手术组,L--Arg治疗后血清淀粉酶、胰腺组织病理评分降低,但仍高于假手术组结论本实验结果提示,急性胰腺炎时,NO生成量显著增加。在给予L--Arg后,NO含量降低,结合其病理损害有明显减轻和血清淀粉酶值的下降,说明小剂量L-Arg可以起到一定治疗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