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糖耐量受损期脂联素、脂联素受体表达变化及罗格列酮干预作用的实验研究
【6h】

糖耐量受损期脂联素、脂联素受体表达变化及罗格列酮干预作用的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英文缩略词表

声明

第一部分糖耐量受损人群血清脂联素水平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

前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糖耐量受损Wistar大鼠血清脂联素及肝脏脂联素受体的表达及相关因素分析

摘要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罗格列酮及二甲双胍对高脂饲养糖耐量受损大鼠肝脏脂联素受体mRNA表达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摘要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罗格列酮对不同浓度脂肪酸培养HepG2细胞脂联素受体mRNA表达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表

参考文献

综述:脂联素、脂联素受体与糖脂代谢

个人简历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①研究脂联素及其受体表达的变化与糖耐量减低(IGT)之间的关系; ②探讨脂联素及其受体在胰岛素抵抗(Insulinresistancc,IR)中的作用及意义; ③从动物及细胞水平探讨罗格列酮对脂联素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 ④通过改善脂联素及其受体的表达而改善胰岛素抵抗、糖脂代谢,从而为IGT早期干预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本研究包括以下四部分内容: ①糖耐量受损人群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②糖耐量异常wistar大鼠血清脂联素及肝脏脂联素受体的表达及相关因素分析。 ③罗格列酮及二甲双胍对高脂饲养糖耐量异常大鼠肝脏脂联素受体mRNA表达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④罗格列酮对不同浓度脂肪酸培养HepG2细胞脂联素受体mRNA表达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方法: 本研究涉及临床及基础研究两个部分,从方法学角度包括以下内容: ①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液生化指标。 ②ELISA法测定血液激素及细胞因子水平。 ③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AR1及AR2蛋白的表达水平。 ④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AR1及AR2mRNA的表达水平,其中涉及总RNA提取方法。 ⑤细胞培养及对培养细胞药物处理方法。 结果: 1.在临床研究中显示,与NGT组比较,IGT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显著降低(P<0.01);BMI、WHR、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HOMA—IR、CRP、PAI-1均显著升高(均P<0.05)。人血清脂联素的相关因素分析显示:脂联素与HDL、OGTT2hPG、WHR、BMI显著相关。以脂联素水平为应变量,各可能相关的因素为自变量,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HDL和FPG为影响脂联素水平变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2.动物研究结果显示: ①高脂饲料饲养12周可以成功制备IGT大鼠模型,成模率达85%。 ②高脂饲料饲养8周、12周时,与同期标准饲料饲养对照组比较,其体重、腹内脂肪量/体重、空腹胰岛素、HOMA—IR、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对照组(均P<0.05),血清脂联素低于对照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12周时低于对照组(P<0.05)。 ③IGT组8周、12周时肝脏组织AR1、AR2mRNA及蛋白表达量均较NGT组降低(P<0.05),AR1、AR2蛋白的表达与胰岛素抵抗指数呈负相关,与BMI、VF/W、TG呈负相关。 ④IGT组大鼠8周、12周时肝脏组织HE染色显示有肝细胞脂肪变性,小叶内有单核细胞等浸润,出现脂肪肝的病理改变;12周时病理改变较8周时严重。 3.罗格列酮T预治疗高脂饲养IGT大鼠8周及12周后,肝脏AR1及AR2mRNA表达均较同期单纯高脂组增高。干预治疗8周时AR1mRNA变化与同期单纯高脂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R2mRNA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治疗12周时,AR1及AR2mRNA变化与同期单纯高脂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 4.分别用浓度为100μmol/L、200μmol/L和400μmol/L的软脂酸(PA)培养HepG2细胞,观察不同浓度PA培养的HepG2细胞AR1及AR2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显示:当PA浓度大于200μmol/L时,AR2mRNA表达显著减少,而AR1mRNA表达无显著变化;再经罗格列酮(ROS)10μmol/L处理不同浓度PA培养的HepG2细胞,观察处理前后HepG2细胞AR1及AR2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显示:在ROS处理的各组中,AR2mRNA的表达均较同PA浓度组增高,尤其是在PA浓度大于200μmol/L时。 结论: 1.临床研究及动物实验结果均证实,在IGT阶段已经出现脂联素水平下降;体重增加、内脏脂肪堆积,胰岛素抵抗与脂联素水平下降密切相关。 2.IGT阶段随脂联素水平下降,胰岛素抵抗加剧,促进体内脂质代谢紊乱,体内脂肪分布异常,出现中心型肥胖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3.脂联素受体介导脂联素的生物学效应。IGT阶段肝脏AR1、AR2mRNA及蛋白的表达均下降,降低了胰岛素的敏感性,加重机体的糖脂代谢紊乱。 4.罗格列酮上调AR1、AR2mRNA表达,其机制可能通过激活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直接促进肝脏AR1、AR2mRNA的转录及翻译,尤其对AR2的调节作用更强,并调节胰岛素受体后信号转导途径,从而改善胰岛素抵抗。 5.脂联素水平下降可以作为IGT早期干预的重要标志之一以及治疗靶点。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