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VEGF、bFGF及抗血管生成疗法在肺癌诊断、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6h】

VEGF、bFGF及抗血管生成疗法在肺癌诊断、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缩略语表

声明

前言

一、材料和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表

综述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肺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个人简介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本研究通过检测肺癌患者sVEGF,sbFGF的水平及干预治疗前后水平的变化,探讨二者在肺癌诊断、治疗及抗血管生成中的意义,同时探讨二者的相关性,为肺癌的抗血管生成治疗及个体化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本研究选择总共50例健康体检者及160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按照不同的实验要求进入三个实验组,采取空腹静脉血标本,用ELISA法检测血清样品中VEGE,bFGF含量,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肺癌患者sVEGF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sbFGF水平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 2、肺癌患者中不同年龄,性别,是否吸烟及不同的组织学类型其sVEGF,sbFGF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 3、肺癌患者sVEGF,sbFGF水平与不同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尤其是Ⅳ期患者差异明显。 4、化疗前后相比:小细胞肺癌CR,PR组sVEGF,sbFGF下降明显(p<0.01),NC+PD组下降不明显(P>0.05)。鳞癌CR,PR组sVEGF下降明显(p<0.05),sbFGF亦明显下降(P<0.01),NC+PD组下降不明显(p>0.05)。腺癌CR组sVEGF下降明显(p<0.05),PR,NC+PD组下降不明显(p>0.05),CR,PR组sbFGF亦明显下降(P<0.05),NC+PD组下降不明显(P>0.05)。100例肺癌患者不同组织学类型化疗后CR+PR组其sVEGF,sbFGF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NC+PD组则下降不明显(p>0.05)。 5、化疗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沙利度胺治疗后,其疗效高于单纯化疗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sVEGE,sbFGF下降程度与单纯化疗组相比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 6、sVEGF和sbFGF在肺癌患者中的表达呈相关性。 结论: 1、sVEGF,sbFGF高表达与肺癌的诊断及分期,淋巴结转移,疗效的判定关系密切。 2、本研究结果提示不同病理类型的肺癌其sVEGF,sbFGF表达无显著性差异,这可能提示二者的检测在判断肺癌的病例分型中没有显著意义。 3、肺癌患者化疗联合沙利度胺治疗略优于单纯化疗,但效果不明显。 4、sVEGF,sbFGF在肺癌患者中的表达呈相关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