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叶酸、DNMT1蛋白表达及FHIT基因甲基化在宫颈癌变中的作用
【6h】

叶酸、DNMT1蛋白表达及FHIT基因甲基化在宫颈癌变中的作用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中英文缩写词对照表

声明

前 言

材料与方法

结 果

2.1病例组与对照组均衡性分析

2.2宫颈癌变相关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2.3 HPV16与宫颈癌变的关系

2.4血清叶酸与宫颈癌变的关系

2.5 DNMT1在不同宫颈癌变中的表达

2.6 FHIT基因CpG岛甲基化与宫颈癌变的关系

2.7叶酸、DNMT1蛋白表达及FHIT基因甲基化在宫颈癌变中的关系

2.8宫颈癌变相关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 DNA甲基转移酶与妇科肿瘤相关基因的异常甲基化

个人简介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已明确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是导致宫颈癌发生的主要原因,但并非唯一因素。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叶酸缺乏可增加宫颈癌发生的风险。叶酸是机体必需的微量营养素,它作为体内一碳单位的主要供体,参与DNA的甲基化过程,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随着表观遗传学研究的深入,已发现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存在DNA甲基化水平和模式的紊乱。鉴于叶酸缺乏和DNA甲基化在宫颈癌变过程中均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而叶酸与DNA甲基化之间又存在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提示叶酸可能通过对甲基化的调节而作为协同因子在宫颈癌变过程中发挥作用。本研究选择不同宫颈病变的妇女为研究对象,在界定其HPV感染和机体叶酸水平的前提下,检测在DNA甲基化中发挥重要作用的DNMT1蛋白的表达改变,并选择抑癌基因FHIT为靶基因,以评价叶酸、DNMT1蛋白表达、FHIT基因CpG岛甲基化与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其在宫颈癌变中的相互作用,为宫颈癌的预防和控制提供新思路。
   方法:
   以人群研究为基础,采用多组比较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08年6月~2009年8月在山西省肿瘤医院经病理学确诊的宫颈鳞状细胞癌新发病人100例作为病例组1,选择同一时期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妇科就诊的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患者101例和慢性宫颈炎患者109例分别作为病例组2和对照组。病例与对照均需排除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溶血性疾病、白血病、局限性肠炎、肝脏疾病、其他肿瘤患者,以及三个月内B族维生素使用者。
   通过调查问卷收集研究对象人口学特征、生殖因素等相关资料,在知情同意的原则下,采集研究对象空腹静脉血以及手术或阴道镜活检宫颈组织。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血清叶酸;通过PCR扩增法检测HPV16的感染状况;采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DNMT1蛋白的表达量;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检测FHIT基因CpG岛的甲基化状况。使用SPSS16.0软件分析数据,正态分布资料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偏态分布资料用Wilcoxon检验和Kruskal-Wallis检验,分类资料采用x2检验,趋势x2检验,相关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交互作用采用叉生分析等。
   结果:
   (1)HPV16感染率在宫颈癌组(61.0%)和CIN组(38.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0.2%),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x2=36.29,P=0.000;x2=8.64,P=0.003)。
   (2)血清叶酸水平在宫颈癌组(1.86±2.14 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3.19±2.50 ng/ml),但在CIN组(2.60±2.46 ng/ml)和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别;随着血清叶酸水平的下降,宫颈癌发生的危险逐渐增加(x2趋势1=14.842,P1=0.000)。
   (3)DNMT1蛋白的表达水平在宫颈癌组(2.93±0.36)和CIN组(1.87±0.3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89±0.30),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
   (4)FHIT基因CpG岛甲基化率在宫颈癌组(39.0%)显著高于对照组(2.8%)(x2=42.67,P=0.00),但在CIN组(3.0%)和对照组间无明显差别(x2=0.00,P=1.00)。随着宫颈病变的进展,FHIT基因CpG岛的甲基化率逐渐增高(x2趋势=53.56,P=0.000);
   (5)对血清叶酸与DNMT1蛋白表达的生物学交互作用的定性分析显示:在宫颈癌和CIN中,这两个因素间均存在正相加交互作用。
   (6)在宫颈癌中,血清叶酸与FHIT基因CpG岛甲基化之间、DNMT1蛋白表达与FHIT基因甲基化之间均显示有正相加交互作用,但在CIN中,均未发现他们的正相加作用。
   (7)在宫颈癌中,HPV16、血清叶酸、FHIT基因CpG岛甲基化、血清叶酸*DNMT1蛋白表达、文化程度、首次性行为年龄及孕次作为主要因素进入回归模型;在CIN中,HPV16感染、首次性行为年龄及孕次3个因素被引入回归方程。
   结论:
   (1)血清叶酸水平低是宫颈癌发生的危险因素,DNMT1蛋白高表达对宫颈癌和CIN的发生均具有重要作用,两者在宫颈癌的发生中可能存在协同作用,但在CIN的发生中未发现两者的协同作用。
   (2)FHIT基因CpG岛甲基化可增加宫颈癌发生的危险。
   (3)HPV16感染、首次性行为年龄小、孕次多是宫颈癌和CIN发生共同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高对宫颈癌具有保护性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