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CTPA对急性肺动脉栓塞的临床研究:评价栓塞程度、治疗疗效及三维重建技术
【6h】

CTPA对急性肺动脉栓塞的临床研究:评价栓塞程度、治疗疗效及三维重建技术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缩略词表

声明

前言

材料及方法

结果

附图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CTPA对诊断肺栓塞的影像学评估

个人简历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CTPA对急性肺栓塞患者的栓塞程度及治疗前后右心功能参数变化评价的价值,并优化三维重建等后处理技术达到多角度、多方位观察栓塞程度及栓子形态的目的。
   方法:收集临床疑诊肺栓塞病例152例,纳入118例,所有病例均行CTPA 检查,其中40例为非肺栓塞患者WPE组,肺动脉栓塞患者78例,后者结合临床表现分为严重栓塞SPE组(42例),非严重栓塞NSPE组(36例)。严重栓塞组立即行溶栓治疗,非严重栓塞组则行抗凝治疗,于治疗14d后行CTPA 复查。以CTPA作为肺栓塞的诊断依据,分析WPE组、SPE组及NSPE组之间的心血管参数的差异;分析SPE组与NSPE组的栓塞指数,并探讨其与心血管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肺栓塞组治疗前后的心血管参数的差异。所有病例均行后处理技术,包括:多层面重建(multiplanner reformation,MP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技术。
   结果:SPE组的阻塞指数高于NSPE组;对心血管的参数分析发现,三组之间的双侧心室的最大短轴直径(cm)、双侧心室的最大面积(cm2),右室壁、左室壁和室间隔厚度(cm),奇静脉和上腔静脉的直径(cm),主肺动脉、右肺动脉和左肺动脉的直径(cm)有显著性差异(P<0.05)。室间隔左突率及奇静脉或下腔静脉返流率亦有显著差异(P<0.05)。阻塞指数和心血管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右肺动脉管径与阻塞指数之间的相关系数最高(r=0.655)。SPE组与NSPE组治疗前后的心血管参数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CTPA不仅可以诊断肺动脉栓塞还可以反映肺栓塞后肺动脉的阻塞程度和右心功能的改变,从而反映预后,且可以观察疗效。优化的三维重建技术使肺栓塞的栓塞程度及栓子形态更好的显示,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著录项

  • 作者

    周欣;

  • 作者单位

    山西医科大学;

  • 授予单位 山西医科大学;
  • 学科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武志峰;
  • 年度 2011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肺动、静脉疾病;
  • 关键词

    肺栓塞; CTPA; 右心功能;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