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血浆骨桥蛋白水平与冠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6h】

血浆骨桥蛋白水平与冠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缩略词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统计学处理

结果

1. 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之间的OPN水平差异

2. 冠脉病变支数分组间OPN水平差异

3. Gensini积分狭窄程度分组间OPN水平差异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个人简介

致谢

展开▼

摘要

研究背景: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具有调节、趋化巨噬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黏附和迁移等作用。心血管系统的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已经被认为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是冠状动脉壁对各种形式的损害性刺激产生的过度炎症反应造成的。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可致冠脉管壁硬化、管腔缩小,从而导致一系列临床症状。目前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已从宏观水平深入到分子生物学水平,多种生化标志物参与动脉粥样斑块发生、发展的各个阶段,如何预测和防治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形成一直是心血管领域研究的热点,因此在临床上寻求对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形成有实际预测价值的相关因子具有重要的意义。某些促进冠状动脉血管管壁发生炎症、增生性病变的因子对早期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支数和Gensini积分狭窄程度可能具有重要意义。骨桥蛋白基因在冠状动脉斑块中呈高度表达,可能参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
   目的:通过检测血浆中骨桥蛋白(OPN)的水平,探究血浆OPN的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支数及Gensini积分狭窄程度的关系;并分析能否让血浆OPN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标记物在临床应用,通过可以量化且比较便宜、方便的血液检查,初步判定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存在及其严重程度,并评估预后。
   方法:选取因胸痛住院,经排除标准剔除并行冠脉造影检查的90例患者,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将试验对象分成冠心病组(64例)和非冠心病组(26例),按病变累及冠状动脉支数,将冠心病组分为单支病变组(21例)、双支病变组(17例)、三支病变组(26例),按照Gensini积分评分标准评价冠脉狭窄程度,将冠心病组分成<20分组(18例)、20-40分组(22例)、≥40分组(24例)。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OPN浓度,分析各组血浆OPN的表达差异。
   结果:冠心病组血浆OPN水平明显高于无冠脉病变组(P<0.01)。随着病变支数增加,血浆OPN水平亦呈现上升趋势,且三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单支病变组三组间血浆OP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Gensini积分组之间血浆OPN水平也呈上升趋势,三组间血浆OPN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血浆OPN水平与Gensini积分之间呈正相关,血浆OPN水平高的分组其Gensini积分亦高。
   结论:血浆OPN水平参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硬化病变程度的发生和发展,其水平变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支数、Gensini积分狭窄程度相关,能够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存在及病变程度,可作为临床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存在及其狭窄程度的检测指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