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长期应用他汀类药物与新发糖尿病相关性研究
【6h】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长期应用他汀类药物与新发糖尿病相关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缩略词表

前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试验方法

1.3 统计学分析

结果

2.1 冠心病患者用药前后比较

2.2 不同他汀药物(四种)组间基本资料及随访参数变化比较

2.3 组1、组2患者不同剂量他汀组间随访参数变化比较

2.4 ACS患者中新发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

2.5 各项因素与随访2时FPG的相关性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个人简介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非糖尿病患者长期规律服用他汀类药物治疗与新发糖尿病的相关性及其可能的机制。
   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内科住院并行冠脉造影检查确诊的23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非糖尿病患者,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138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13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83例。记录所有患者年龄、性别、身高、体重、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家族史及各项生化指标: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IC)、胰岛素抵抗指数(IR)、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基转移酶(AST)、肌酐(CREA)、尿素氮(BUN)、肌酸激酶(CK)。入院后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根据服用不同他汀类药物分为四组:阿托伐他汀钙片(组1,94例,10-20mg/日);辛伐他汀片(组2,79例,20-40mg/日);瑞舒伐他汀钙片(组3,39例,10mg/日);普伐他汀钠片(组4,22例,20mg/曰)。其中,组1、组2根据其应用他汀剂量不同分别再分为组1-A,38例(阿托伐他汀10mg/日),组1-B,56例(阿托伐他汀20mg/日);组2-A,57例(辛伐他汀20mg/日),组2-B,22例(辛伐他汀40mg/日)。其余治疗措施(包括介入、抗凝、抗栓、溶栓及冠心病药物治疗)均按常规治疗方案进行。患者出院后定期对其进行随访,通过门诊、病历记录或电话随访获得随访期间的临床和生化资料,随访14-25个月,平均(19.84±4.41)月。根据随访时间分为两组:平均随访(12.23±1.15)月(随访1,218例);平均随访(21.95±2.56)月(随访2,183例)。对比分析其用药前及随访1、随访2的血糖的变化及其与其他因素的相关性。主要指标测定方法:糖化血红蛋白(HbAIC)采用高压液箱法;空腹胰岛素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空腹血糖及其它参数均由我院生化实验室使用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DXC8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独立完成。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ACS患者用药前后比较:所有患者随访2FPG、HbA1C与用药前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与随访1、随访1与用药前FPG、HbA1C比较仅见有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183例患者随访至平均(21.95±2.56)月时,共有11例新发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发病率为4.7%。随访2TC、TG、LDL-C与用药前比较均明显降低,HDL-C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中183例患者血脂达标率为66.7%;随访2与随访1、随访1与用药前TC、TG、LDL-C、HDL-C比较仅有变化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前后IR、ALT、AST、CREA、BUN、CK无统计学差异(P>0.05)。
   (2)服用四种不同他汀药物用药前后比较:四组患者的年龄、性别、BMI、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家族史、IR、TC、TG、HDL-C、LDL-C、CRE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四组患者组内比较,随访2FPG、HbAIC较用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与随访1、随访1与用药前FPG、HbA1C比较仅有升高趋势,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用药前、随访1、随访2各时间点各组间的FPG、HbA1C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3)他汀不同剂量组间(阿托伐他汀10mg与20mg亚组间和辛伐他汀20mg与40mg亚组间)比较:在同一剂量组,随着随访时间延长,血糖水平逐渐升高;在同一随访时间点,随他汀剂量加大血糖水平逐渐升高,但相互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
   (4)相关性分析:年龄、BMI与随访2FPG正相关;性别、LDL-C变化百分数、IR与随访2FPG未见相关性(P>0.05)。
   结论:
   1.ACS合并非糖尿病患者长期应用中小剂量他汀类药物具有影响糖代谢,增加新发糖尿病的趋势。
   2.ACS合并非糖尿病患者长期应用不同种类他汀类药物升高血糖水平的风险度具有类效应,且随着剂量增加和随访时间延长,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仅见有增高趋势,较大剂量组新发糖尿病发生率较高。
   3.年龄和体重指数可能是导致长期应用他汀类药物的该类患者血糖水平升高及诱发新发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4.ACS合并非糖尿病患者长期应用中小剂量的他汀类药物,疗效好,安全性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