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佩梅病的PLP1基因点突变的功能研究
【6h】

佩梅病的PLP1基因点突变的功能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
   佩梅病(Pelizaeus-Merzbacherdisease,PMD)是一种罕见的X连锁隐性遗传的脑白质弥漫性损害性疾病,其致病基因位于Xq22.2的蛋白脂蛋白(proteolipidprotein1,PLP1),PLP1基因改变包括PLP1基因重复突变、点突变和基因缺失,这些改变均可以导致髓鞘形成异常和(或)少突胶质细胞的死亡,使得广泛白质区域髓鞘缺乏或减少,本组研究进一步证明PLP1基因的点突变中的c.353C>G(p.T117R)c.467C>T(p.T1561)c.517C>T(p.P173S)c.623G>T(p.G208V)c.646C>T(p.P216S)c.709r>G(p.F237V)A242V是佩梅病的致病突变。
   方法:
   对临床诊断确诊为佩梅病的患儿进行基因诊断,筛选出新发的点突变,用分子克隆的方法克隆突变型质粒,并用化学转染的方法将质粒转入U373MG细胞及M03.13细胞中,用MTT的方法观察突变型质粒对U373MG细胞的细胞活性影响以及提取转染入MO3.13细胞中的突变型质粒的蛋白,用蛋白免疫印迹的方法观察突变型质粒的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
   1.野生型质粒对U373MG细胞的细胞活性没有影响,而突变型质粒对U373MG细胞的细胞活性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c.353C>G(p.T117R)c.467C>T(p.T1561)c.623G>T(p.G208V)c.646C>T(p.P216S)c.709T>G(p.F237V)A242V对U373MG细胞的细胞活性影响较大,而c.517C>T(p.P173S)则对U373MG细胞的细胞活性影响较小。
   2.c.353C>G(p.T117R)c.467C>T(p.T1561)c.517C>T(p.P173S)c.623G>T(p.G208V)c.646C>T(p.P216S)c.709T>G(p.F237V)A242V突变型质粒的蛋白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结论:
   c.353C>G(p.T117R)c.467C>T(p.T1561)c.517C>T(p.P173S)c.623G>T(p.G208V)c.646C>T(p.P216S)c.709T>G(p.F237V)A242V都是PMD的致病突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