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内毒素诱导的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的影响
【6h】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内毒素诱导的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实验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实 验 结 果

1.HUC-MSCs形态及特性:

2.大鼠肺组织病理学改变:

3. 大鼠血清细胞因子含量检测结果:

4. 大鼠肺组织MPO活性检测结果:

5. 大鼠肺组织湿/干质量比(W/D)检测结果:

讨 论

1. LPS诱导的大鼠ALI模型的建立

2. UC-MSCs基本特性及评价标准

3. UC-MSCs移植对ALI具有保护作用

结 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个 人 简 介

致谢

展开▼

摘要

背景:急性肺损伤(actuelunginjury,ALI)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ARDS)是临床常见危重症,目前尚无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法。ALI/ARDS发生和进展的根本原因是全身炎症反应及炎症损伤,如何在早期有效逆转炎症反应进行,是预防和治疗ALI/ARDS的必要措施。人类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cord-derivedmesenchymalstemcells,UC-MSCs)具有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能力,并且具有免疫调节能力,是MSCs来源的理想选择。研究表明MSCs移植对ALI模型有保护作用,这些研究为寻找有效的ALI/ARDS治疗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
  目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及鉴定;建立内毒素诱导的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内毒素性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
  方法:
  1.UC-MSCs分离、培养及鉴定:UC-MSCs分离采用酶消化法,通过表面标志物测定及多向分化能力测定对UC-MSC进行鉴定。
  2.ALI模型建立: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急性肺损伤组和干细胞移植组采用经气管内滴注内毒素建立急性肺损伤模型。
  3.UC-MSCs移植及治疗效果评价:造模1h后,干细胞移植组经气管内滴注UC-MSCs悬液(1×106),正常对照组和急性肺损伤组同法予以等量生理盐水。各组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及生理盐水经气管滴注后24h和72h,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检测病理组织评分、干湿重比、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活性及血浆IL-6、IL-10、TNF-α水平。
  结果:
  1.从脐带当中分离培养的UC-MSCs可贴壁生长,呈均匀一致的长梭形;阳性表达基质细胞及干细胞标记CD44、CD29、CD105,极低表达内皮细胞标记CD34;经诱导可分化形成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
  2.大鼠经LPS诱导造模后,急性肺损伤组病理片可见肺泡间隔明显增宽,肺泡内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红细胞漏出,并可见广泛的透明膜形成;病理损伤评分、肺组织MPO活性及W/D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
  3.UC-MSCs移植入大鼠ALI模型后,病理学分析表明可见肺泡壁大部分保持完整,增厚的肺泡间隔明显变薄,肺组织内炎性细胞浸润及红细胞漏出程度明显减轻,肺泡腔内透明膜消失;病理损伤评分、肺组织MPO活性及W/D均较急性肺损伤组明显降低;血清细胞因子TNF-α及IL-6降低、IL-10明显升高。
  结论:
  1.UC-MSCs对内毒素诱导的ALI有保护作用。
  2.UC-MSCs对ALI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包括修复损伤的肺泡—毛细血管屏障,增强肺泡内液体的清除能力;抑制肺组织内中性粒细胞浸润和活化;调控肺内炎症介质与抗炎介质的平衡。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