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跟骨骨折术后远期并发症预防策略的探索
【6h】

跟骨骨折术后远期并发症预防策略的探索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 言

材料和方法

1、资料来源

2、随访

3、手术适应症

4、并发症的诊断

5:、患者最后一次随访X线10项指标的测定

6、患者基线资料

7、治疗方法

8、统计学分析

结 果

结 论

讨 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综 述

个人简介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探索跟骨骨折术后远期并发症分别与跟骨结构变化和足功能的关系,继而获得跟骨骨折术后远期并发症的预防策略。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行闭合撬拨复位穿针术或空芯钉内固定术和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83例(95足)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资料,男75例85足,女8例10足;年龄为15-55岁,平均38.4±9.96岁,左36例,右35例,双侧1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23天,平均6.0±5.0天。门诊随访行功能检查、X线片检查和诊断性治疗,明确并发症类型,同时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对患足行功能评价。
  结果:
  1、手术到随访时间0.95-4.87年,平均2.44±2.0年,术后发生轻度距下关节炎13例,跟腓撞击15例,足底疼痛(长距离行走)16例,腓骨长短肌腱炎6例,跟腱炎2例,无明显并发症58例。
  2、Maryland评分:优6足,良61足、中23足,差4足。
  3、距下关节炎与距跟角(面积=0.748、P=0.004)、轴位距跟角(面积=0.694、P=0.025)相关,距跟角和轴位距跟角临界点分别为45.105°(灵敏度=0.769、特异度=0.768),9.76°(灵敏度=0.846、特异度=0.585);
  4、足底疼痛与跟骨长度/跟骰关节纵长度比值(面积=0.662、P=0.041)相关,跟骨长度/跟骰关节纵长度比值临界点为3.249(灵敏度=0.813、特异度=0.582);
  5、跟腓撞击与B?hler角(面积=0.726、P=0.006)、距跟角(面积=0.745、P=0.003)、跟骨长度/跟骰关节纵长度比值(面积=0.694、P=0.017)、跟骨高度/足绝对高度比值(面积=0.705、P=0.012)相关B?hler角、距跟角、跟骨长度/跟骰关节纵长度比值、跟骨高度/足绝对高度比值临界点分别为31.07°(灵敏度=0.867、特异度=0.562)、39.86°(灵敏度=0.867、特异度=0.65)、3.245(灵敏度=0.8、特异度=0.587)、0.66(灵敏度=0.867、特异度=0.525)。
  6、腓骨肌腱炎未找到与其密切相关的及解剖指标;跟腱炎例数较少,未予诊断判定。
  7、建立影响足部功能评分的回归性方程,发现足功能与受伤到手术时间(β=0.231,P=0.01,OR=1.260)、术后随访时间(β=-0.659,P=0.061,OR=0.518)、距下关节炎(β=2.474,P=0.005,OR=11.873)、跟腓撞击(β=3.009,P=0.001,OR=20.275)、腓骨长短肌腱炎(β=2.629,P=0.019,OR=13.866)等相关。
  8、对足功能影响由强到弱为腓骨长短肌腱炎(β’=1.62)、跟腓撞击(β’=1.37)、距下关节炎(β’=1.19)、受伤到手术时间(β’=0.01),术后随访时间(β’=-0.13)为保护性因素。
  结论:
  1、跟骨骨折术后不同并发症的相关指标的种类和数量不全相同,方向亦不全相同。
  2、跟骨骨折术后不同并发症对足功能的影响不尽相同。
  3、跟骨骨折行手术应权衡远期并发症的影响来调整相应指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