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内质网应激对T淋巴细胞功能的调节及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研究
【6h】

内质网应激对T淋巴细胞功能的调节及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研究论文

一、引言

二、主要仪器设备和常用试剂的配置

2.1 主要仪器设备

2.2 主要试剂

三、实验方法

3.1 实验材料

3.2 研究方法

3.3 统计学分析

四、结果

4.1 内质网应激状态下,Jurkat细胞内XBP1的剪切及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变化

4.2 内质网应激状态下,小鼠淋巴结细胞内XBP1剪切及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变化

4.3 内质网应激状态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XBP1的剪切及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

五、讨论

六、结 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英文缩略词表

个 人 简 历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内质网应激在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其发病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课题通过对激活的人T淋巴细胞系、小鼠淋巴结细胞及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进行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reticulumstress,ER-stress)刺激,比较X-盒结合蛋白1(X-boxbindingprotein1,XBP1)剪切形式(XBP1splicing,XBP1s)及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变化,探讨内质网应激对T淋巴细胞功能的调控作用及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对内质网应激反应的变化。
  方法:分别复苏、培养Jurkat细胞及体外培养小鼠淋巴结细胞,将实验分为4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植物血凝素(Phytohemagglutinin,PHA)或刀豆蛋白A(ConcanavalinA,ConA)刺激组、毒胡萝卜素(Thapsigargin,TG,内质网Ca2+ATP酶抑制剂)刺激组、PHA/ConA和TG联合刺激组,刺激细胞,12小时后收集细胞提取RNA,通过RT-PCR检测XBP1剪切形式,通过实时定量PCR(Q-PCR)检测细胞因子IL-2、IFN、IL-17α表达变化。选取自2012年5月至2013年3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9医院消化科就诊患者,按照2007年在济南制定的“我国对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标准分组:正常对照组8例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患者组11例(根据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诊断为中重度者入选),抽取所有患者6-8ml外周血分离提取单个核细胞,将所分离的细胞分4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PHA刺激组、TG刺激组、PHA和TG联合刺激组,刺激12小时后收集细胞提取RNA,行普通PCR检测XBP1剪切形式及实时定量PCR检测细胞因子IL-2、IFN-γ、IL-17α的表达情况,比较各组之间差异并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1、PHA及TG联合刺激刺激Jurkat细胞后发现XBP1剪切形式较单独刺激时明显增强;
  2、PHA、TG联合刺激Jurkat细胞时细胞因子IL-2、IFN-γ、IL-17α表达水平较单独刺激时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
  3、与ConA、TG单独刺激小鼠淋巴结细胞相比二者联合刺激时XBP1剪切形式明显增强;
  4、与ConA、TG单独刺激小鼠淋巴结细胞相比二者联合刺激时细胞因子IL-2、IFN-γ、IL-17α表达水平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
  5、用PHA及TG单独及联合刺激正常人及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后XBP1均发生剪切,且联合刺激时剪切形式较明显;但与正常人相比,溃结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发生剪切更明显;
  6、分别用PHA与TG单独、联合刺激正常人及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发现联合刺激组IL-2、IFN-γ、IL-17α表达水平均增高,但溃结患者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量较正常人明显升高。
  结论:1、在T细胞激活状态下,内质网应激可增加XBP1的剪切反应,增强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
  2、在内质网应激状态下,正常人群及溃结患者的T淋巴细胞均可通过XBP1所介导的信号通路对内质网应激发生响应,激活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加重炎症发生,与正常人相比,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内质网应激作用更为敏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