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养血清脑颗粒对硝酸甘油致偏头痛大鼠硬脑膜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影响
【6h】

养血清脑颗粒对硝酸甘油致偏头痛大鼠硬脑膜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缩略语表

前言

实验材料

2.1 主要试剂及药品

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2.3 溶液配制

2.4 实验动物

实验方法

3.1 造模与分组

3.2 行为学观察及评分

3.3 灌注固定及标本取材

3.4 标本制备及数据采集

3.5 统计学处理

结果

4.1 偏头痛大鼠的行为学分析

4.2 硬脑膜肥大细胞脱颗粒阳性率

4.3 给药顺序、剂量、时间交互效应

讨论

5.1 硝酸甘油与偏头痛

5.2 偏头痛模型行为学评价

5.3 肥大细胞脱颗粒与偏头痛

5.4 养血清脑颗粒与偏头痛

5.5 本课题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致谢

作者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本课题通过观察养血清脑颗粒对硝酸甘油致偏头痛大鼠行为学表现及硬脑膜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影响,探讨养血清脑颗粒防治偏头痛的作用机制。
   方法:
   1.将108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治疗高剂量组、治疗低剂量组、预防高剂量组及预防低剂量组,各组再随机分为30min、60min、180min三组,分别于造模后相应时间点处死大鼠切取硬脑膜标本。
   2.通过皮下注射硝酸甘油(nitroglycerin,NTG)建立偏头痛实验动物模型。正常对照组大鼠予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3.治疗高、低剂量组大鼠在造模后10min分别灌胃高、低剂量养血清脑颗粒1次,预防高、低剂量组大鼠在造模前分别灌胃高、低剂量养血清脑颗粒7d。
   4.对各组大鼠的相关行为学指标进行观察,分别记录大鼠挠头、爬笼、耳红和倦怠出现的时间、持续时间、高峰时间,并根据偏头痛大鼠行为学评分标准进行评分。
   5.用改良的甲苯胺蓝染色法对硬脑膜肥大细胞进行特染,比较各组硬脑膜肥大细胞脱颗粒阳性率。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行为学评分:
   治疗高/低剂量组各时间段行为学评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注射硝酸甘油后30min内,预防高/低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正常对照组在该时间段评分明显高于本组其他时间段。造模后30-150min,预防高/低剂量组与正常对照组及模型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1),其中90-120min段内预防高剂量组及预防低剂量组间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析因设计方差分析显示给药顺序(即治疗性干预或者预防性干预)对行为学评分的主效应有显著性(P<0.001),而给药剂量的主效应以及两者的交互效应不显著(P>0.05)。
   2.硬脑膜肥大细胞脱颗粒阳性率:
   治疗高/低剂量组大鼠各时间点硬脑膜肥大细胞脱颗粒阳性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预防高/低剂量组大鼠各时间点硬脑膜肥大细胞脱颗粒阳性率与正常对照组及模型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1)。而高、低剂量组之间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析因设计方差分析显示给药顺序(即治疗性干预或者预防性干预)对硬脑膜肥大细胞脱颗粒阳性率的主效应有显著性(P<0.001),而给药剂量的主效应以及两者的交互效应不显著(P>0.05)。
   结论:
   1.硝酸甘油皮下注射可诱发大鼠出现偏头痛样症状并增加偏头痛大鼠硬脑膜肥大细胞脱颗粒阳性率。
   2.预防性使用养血清脑颗粒可以明显降低偏头痛大鼠的行为学评分及硬脑膜肥大细胞脱颗粒阳性率,而治疗性使用养血清脑颗粒未明显降低偏头痛大鼠的行为学评分,提示养血清脑颗粒对偏头痛的预防作用可能大于治疗作用,其预防作用可能与稳定肥大细胞膜减少其脱颗粒有关。
   3.养血清脑颗粒对偏头痛大鼠的预防性干预作用与剂量之间的关系在该实验中未见明显统计学意义,但需增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证实。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