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下丘脑室旁核盐皮质激素受体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交感兴奋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6h】

下丘脑室旁核盐皮质激素受体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交感兴奋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时中枢盐皮质激素受体的激活对交感神经活动的影响

摘 要

前言

1.材料和方法

2.实验结果

3.讨论

小 结

参考文献

附图

第二部分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时中枢盐皮质激素受体通过炎性因子发挥其交感兴奋作用

摘 要

Abstract

前 言

1材料和方法

2实验结果

3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图

第三部分 阻断肿瘤坏死因子-α的作用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时神经递质失衡的影响

摘 要

前言

1材料和方法

2 实验结果

3.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图

综 述

个 人 简 历

致谢

展开▼

摘要

尽管近年来的医疗水平已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简称慢性心衰)病人的预后仍不容乐观。很多心血管疾病发展到后期往往会表现有慢性心衰。在对慢性心衰发生机制的研究中,人们已普遍接受神经体液过度兴奋的理论,即交感神经系统的激活在慢性心衰时最先发生,随之带动了一系列体液因素系统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下丘脑-垂体系统和细胞因子的激活,在这些神经体液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心衰的病理进程不断被推进。于是交感神经活动增强的机制一直成为慢性心衰研究的焦点之一。下丘脑室旁核(PVN)作为神经内分泌活动的关键脑区,除了在调节细胞外液容量和交感神经驱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外,本课题组前期的研究还发现该脑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氧化应激反应及促炎因子(PIC)在慢性心衰时均有增强表现,并明显影响交感神经放电,同时伴随心功能的恶化,但引起中枢内这些体液因素变化的机制尚需进一步确定。
  人们对醛固酮/盐皮质激素功能的传统认识是它主要作用于肾脏和结肠上的受体发挥保盐作用,这种认识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已有了很大的改变。研究显示,醛固酮在心血管纤维化、调节盐欲的中枢机制、调节交感神经活动以及在高血压和心衰的实验模型中都有作用。RandomAldactoneEvaluationStudy(RALES),是一大型医学临床研究机构,已证实给心衰病人额外小剂量口服盐皮质激素受体(MR)拮抗剂soironolactone(SL,安体舒通)(同时给予对照组安慰剂)可显著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这一发现引发人们对醛固酮在心血管病中的作用给予很大关注。但产生这种有益效果的原因尚不确定。
  一直以来人们将中枢MR的激活与提高盐欲和交感神经对高血压的调节联系起来,因此使用MR阻滞剂阻断其激活可能会对心衰产生(至少是部分)有益的影响是说得通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是一种促炎因子,也是操纵中枢MR的兴奋性介质。患有严重心衰的病人血浆TNF-α水平升高且与预后相关。缺血所致心衰大鼠血浆TNF-α水平也有升高,而行冠脉结扎术24小时后开始持续经侧脑室灌注SL,可阻止血浆TNF-α水平的升高。相反,对正常大鼠以足以诱导盐欲的剂量使用MR激动剂,可增高血浆TNF-α水平;而这一现象可被侧脑室使用SL所阻断。这两项研究显示:血源性促炎因子受到、至少是部分受到中枢MR的调节。
  心衰除了外周炎症性反应,下丘脑PVN处的促炎因子也表现为上调并参与了交感兴奋作用。TNF-α、IL-1β和IL-6都具有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HPA)轴和增强交感神经兴奋性的作用,但PIC调节交感活动的机制尚不清楚。在PVN区,一些兴奋性和抑制性神经递质汇聚于此并影响其神经活动,包括谷氨酸、去甲肾上腺素(NE)和γ-氨基丁酸(GABA)。谷氨酸作为中枢神经系统中一种重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已被人们广泛认识,研究发现PVN处分布有功能性谷氨酸受体,在心血管反射中参与控制;研究还显示心衰大鼠交感神经的高度兴奋与PVN处细胞外升高的NE也有关;作为中枢神经系统中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在PVN区也发挥了重要的调节作用。因此我们进一步假设心衰时中枢增多的PIC引起了兴奋性和抑制性神经递质失衡从而导致交感兴奋性增强。
  第一部分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时中枢盐皮质激素受体的激活对交感神经活动的影响
  目的:验证慢性充血性心衰时阻断中枢盐皮质激素受体(MR)能否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同时观察对外周和中枢一些活性物质的影响。方法:心衰模型的制备采用结扎SD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致心肌梗死的方法进行;假手术对照组则在手术中采取只穿线不结扎的方法进行。给药组大鼠六周内每天口服MR选择性阻滞剂RU28318(每天按30mg/kg,溶于饮用水中),对照组给普通饮用水。确保实验结束时各组至少有12只动物存活。6周后,通过对各组大鼠测定血流动力学指标评价心功能,包括左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dp/dtmax)和左室舒张末压(LVEDP);通过测定右心室/体重比(RV/BW)和肺/体重比(Lung/BW)反映左心室前负荷变化;电生理记录肾交感神经放电活动(RSNA)、ELISA测定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作为交感神经兴奋性指标,以及PIC在血浆和下丘脑的含量,ALDO在血浆中的含量及PGE2在脑脊液中的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blot评价PVN内COX-2和CRH的表达。结果:经RU28318处理的心衰大鼠血浆TNF-α水平降低;和心衰对照组大鼠相比PVN区COX-2染色减少,脑脊液中PGE2含量相应减低;表达TNF-α和CRH的神经元数量下降。同时,RU28318处理的心衰大鼠RSNA减弱,伴随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水平降低;RV/BW和Lung/BW均降低,但左室功能没有改善。另外,RU28318对心衰大鼠血浆增高的ALDO没有明显作用。结论:慢性心衰时,阻断中枢MR可降低交感神经活动,减轻外周炎症反应及PVN区TNF-α和CRH表达。
  第二部分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时中枢盐皮质激素受体通过炎性因子发挥其交感兴奋作用
  目的:验证慢性心衰时,中枢内MR的交感兴奋作用是通过提高外周血PIC实现的。方法:心衰模型和假手术对照组制备方法同第一部分。作为对照,一部分大鼠仍按第一部分实验方案进行,即给药组大鼠六周内每天口服MR阻滞剂RU28318,每天按30mg/kg,溶于饮用水中,对照组给普通饮用水;另一部分使用抗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英夫利西(infliximab,INF)每天30mg/kg,溶入饮用水中,以确定单纯由于外周细胞因子的减少是否也能引起RU28318所致的结果;同时还设立了联合用药组(RU28318+INF),以确定能否产生其他额外的效应。保证各组实验结束时至少有12只动物存活。后期处理基本同前部分实验。即6周后,各组大鼠测定血流动力学指标评价心功能;电生理记录RSNA;ELISA技术测定血浆NE、PIC、ALDO含量,及脑组织PIC及脑脊液中PGE2的水平;本部分实验除了继续检测外周和中枢TNF-α含量,还补充了对IL-1β的检测,以进一步探讨RU28318和INF对PICs的确切作用;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blot评价COX-2和CRH的表达。结果:对心衰大鼠使用TNF-α抑制剂INF以及联合用药(RU28318+INF)产生的各项结果和单独用RU28318处理的心衰大鼠很相似:血浆PIC中TNF-α、IL-1β水平均降低(但血中ALDO水平没有明显改变);PVN区COX-2染色减弱,表达TNF-α,IL-1β和CRH的神经元
  数量下降。结论:慢性心衰时,阻断MR产生的交感活动抑制是通过降低血中促炎因子起作用的。
  第三部分阻断肿瘤坏死因子-α的作用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时神经递质失衡的影响
  目的:通过中枢阻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作用,观察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时神经递质失衡的影响,探讨中枢炎性因子对心衰时交感兴奋的作用。方法:心衰模型和假手术对照组制备方法同第一部分。对心衰大鼠和假手术大鼠持续四周经侧脑室灌流TNF-α抑制剂英夫利西(infliximab,INF,10μg/h)或人工脑脊液(aCSF);另一种处理则是以腹腔注射方式给予相似剂量的INF。4周后测定心脏功能学指标和形态学指标(LVEDP、±dp/dtmax、RV/BW和Lung/BW)和肾交感神经放电(RSNA);ELISA技术测定促炎因子(PIC)在血浆和组织中含量以及血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含量;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E)及血中儿茶酚胺的水平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获得;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确定PVN内谷氨酸(Glu)和γ-氨基丁酸(GABA)的限速酶酪氨酸羟化酶(TH)和谷氨酸脱羧酶(GAD67)以及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的表达;结果:和假手术组相比,心衰大鼠PVN区NE和TH表达增强,GAD67和nNOS表达减弱;血浆炎性因子、儿茶酚胺、血管紧张素Ⅱ增多;肾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对心衰大鼠经侧脑室持续灌流INF可减轻上述神经递质失衡现象,以及心衰时肾交感神经的过度兴奋表现。而经腹腔灌注相似剂量的INF对心衰大鼠PVN处的NE、TH、GAD67和nNOS的含量没有影响,对肾交感神经兴奋也无作用。说明上述影响是通过位于中枢的PIC起作用的。结论:心衰时PVN区炎性因子增高,引起中枢兴奋性神经递质增多,抑制性神经递质减少,神经递质平衡失调从而增强交感兴奋促进心衰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