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组织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c--MET基因扩增的研究
【6h】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组织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c--MET基因扩增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缩略词表(Abbreviation)

前言

第一章 材料和方法

1.1 主要仪器及试剂

1.1.1 主要仪器

1.1.2 主要试剂

1.2 研究对象和方法

1.2.1 研究对象

1.2.2 研究方法

1.2.3 结果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

第二章 结果

2.1 入组病例临床基线资料整理分析

2.2 NSCLC石蜡包埋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灶组织提取DNA浓度检测结果

2.3 原发灶与淋巴结转移灶c-MET基因扩增检测结果

2.4 c-MET基因扩增与临床基线资料的关系

第三章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非小细胞肺癌分子靶向治疗新靶点c-Met的研究进展

个人简历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1.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147例晚期(TNM分期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原发灶和与原发灶配对的71例淋巴结转移灶(即该71例转移灶与原发灶取自同一患者)中c-MET基因扩增的阳性率,并对比两者基因扩增的一致性,进而探讨用NSCLC淋巴结转移灶替代原发灶检测c-MET基因扩增的可行性,为NSCLC的c-MET基因扩增检测提供一种备选方案,以便临床上不易取得原发灶的NSCLC患者能够安全、方便、准确、及时的得到c-MET基因检测结果并接受相应的分子靶向药物治疗。 2.通过Real-Time PCR方法检测147例晚期NSCLC原发灶和71例配对淋巴结转移灶的c-MET基因扩增情况,结合NSCLC患者相应基线资料,分析c-MET基因扩增与NSCLC患者性别、年龄、吸烟情况及病理类型等之间的关系。 方法: 1.收集2011年11月到2013年11月北京军区总医院、山西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附属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4个三级甲等医院经病理科确诊为晚期NSCLC患者的原发灶手术标本或穿刺标本147例,其中71例配对淋巴结转移灶标本,另收集正常肺组织标本47例作为对照组。并整理所有患者的基线资料,包括患者性别、年龄(高龄组、低龄组)、吸烟情况及病理类型。 2.使用Real-Time PCR检测所有标本c-MET基因扩增情况,得出中国部分NSCLC人群c-MET基因扩增阳性率。 3.使用SPSS19.0分析原发灶与淋巴结转移灶c-MET扩增的一致性、c-MET扩增阳性与临床基线资料间的关系。 结果: 1.NSCLC患者c-MET基因扩增阳性率 经检测NSCLC患者的原发灶组织c-MET基因扩增阳性率为8.84%(13/147)。 2.NSCLC患者原发灶与配对淋巴结转移灶c-MET基因扩增的差异性比较 c-MET扩增阳性率配对原发灶为8.45%(6/71),配对淋巴结转移灶为18.31%(13/71)。配对的71对原发灶、转移灶组织中,原发灶扩增阳性6例,转移灶扩增阳性13例,转移灶扩增阳性而对应的原发灶扩增阴性8例,原发灶扩增阳性而对应的转移灶扩增阴性1例,淋巴结转移灶扩增阳性率高于原发灶,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cNemar检验,p=0.039)。 3.NSCLC患者原发灶与配对淋巴结转移灶c-MET基因扩增的一致性比较 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两组间c-MET基因扩增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淋巴结转移灶的阳性率较原发灶有所升高。用淋巴结转移灶预测原发灶c-MET扩增阳性,其一致性良好(kappa=0.464,p<0.001),通过淋巴结转移灶判断原发灶扩增情况,灵敏度为83.3%(5/6),特异度为87.7%(57/65)。这说明淋巴结转移灶c-MET扩增阳性率的升高基于原发灶的扩增情况,它可能是对原发灶扩增情况的一个放大。 4.NSCLC患者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c-MET基因扩增与临床特征的关系 (1)147例NSCLC原发灶当中,c-MET扩增阳性率在男、女两个亚组当中分别为10.6%和7.1%(p=0.489),在高龄(≥60岁)和非高龄(<60岁)两个亚组当中分别为7.1%和11.3%(p=0.372),在吸烟和不吸烟两个亚组当中分别为12.8%和3.1%(p=0.213),在鳞癌和腺癌两个亚组当中分别为4.2%和10.1%(p=0.362),均无统计学差异。即在NSCLC原发灶当中c-MET基因扩增与性别、年龄、吸烟情况及病理类型无关。 (2)71例NSCLC配对原发灶当中,c-MET扩增阳性率在男、女两个亚组当中分别为8.6%和8.3%(p=1.000),在高龄和非高龄两个亚组当中分别为7.3%和10.0%(p=0.692),在吸烟和不吸烟两个亚组当中分别为12.1%和3.6%(p=0.142),在鳞癌和腺癌两个亚组当中分别为4.0%和10.9%(p=0.414),均无统计学差异。即在配对的71例NSCLC原发灶当中c-MET基因扩增与性别、年龄、吸烟情况及病理类型无关。 (3)71例NSCLC配对转移灶当中,c-MET扩增阳性率在男、女两个亚组当中分别为28.6%和8.3%(p=0.035),在吸烟和不吸烟两个亚组当中分别为28.2%和6.3%(p=0.029),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在高龄和非高龄两个亚组当中分别为17.6%和23.3%(p=0.371),在鳞癌和腺癌两个亚组当中分别为8.0%和23.9%(p=0.41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即在NSCLC配对转移灶当中c-MET扩增在男性、吸烟患者明显升高:出现N2以上淋巴结转移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灶组织中,男性为28.6%(10/35)存在扩增,吸烟患者为28.2%(11/39)存在扩增,其中男性吸烟患者为30.4%(7/23)存在扩增。 结论: 1.参与本次实验中国人群NSCLC患者的肿瘤组织原发灶中c-MET基因扩增阳性率为8.84%,较国外文献报道偏高,与国内报道的阳性率并不一致,但本次结果在国内报道阳性率的范围内,由此预测中国人群c-MET基因扩增率高于欧美人群。考虑到针对c-MET基因扩增的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可以使近十分之一的NSCLC患者获益,故c-MET基因扩增检测应当同EGFR、EML4-ALK等共同作为NSCLC的常规基因检测项目。 2.NSCLC淋巴结转移灶c-MET扩增阳性率高于原发灶,考虑到淋巴结转移灶扩增阳性率的升高基于原发灶的扩增情况,发生淋巴结转移能够放大原发灶的扩增情况,将发生轻度扩增而未达到检测阈值的患者检出,从而筛出更多具有分子靶向药物治疗适应症的患者。既往经验证明,无论是原发灶还是转移灶出现基因突变,都可作为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的适应症。综上所述,用淋巴结转移灶进行c-MET基因扩增检测,效果优于原发灶的检测。 3.本次研究当中发现c-MET基因扩增在原发灶与基线资料无关,但在淋巴结转移灶男性患者高于女性患者,吸烟患者高于不吸烟患者,提示对于存在N2级以上淋巴结转移的男性吸烟患者,c-MET基因扩增检测对其有非常重要的临床诊疗价值,对于这类型的患者,如果有可能,均应对其淋巴结转移灶进行c-MET基因扩增的检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