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早产儿颅内出血后血清VEGF和血小板参数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
【6h】

早产儿颅内出血后血清VEGF和血小板参数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中英文对照表

摘要

前言

第一章 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3.统计学分析

第二章 结果与分析

1.一般情况

2.VEGF和血小板参数检测结果分析

3.ICH早产儿血清VEGF与PLT的相关性分析

第三章 讨论

1.ICH与VEGF

2.ICH与血小板参数

3.VEGF与血小板参数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VEGF在围产期脑损伤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个人简介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颅内出血(intracranial hemorrhage,ICH)是新生儿常见疾病,早产儿较为多见,其中最常见的颅内出血类型为脑室周-脑室内出血(periventricular-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PWH)。颅内出血预后各不相同,严重时可导致死亡。目前对于早产儿颅内出血后体内细胞因子的变化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采集一定数量及不同时间点早产儿颅内出血血清标本,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和血小板参数,包括血小板计数(PLT,×109/L)及血小板比积(PCT,%)的动态变化和相关性,从而揭示两者可能参与了早产儿颅内出血后的病理过程,为评估预后及判定病情提供参考指标。 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收集2012年12月-2013年5月山西省儿童医院急救中心NICU住院的早产儿60例。均为出生24小时内入院。对所有患儿生后3d及7-10d行颅脑超声检查,将研究对象分为2组:30例ICH早产儿为出血组,30例无ICH早产儿为对照组。 1.2、方法所有早产儿均于生后1-3 d、7-10 d分别取空腹静脉血2 ml。其中1ml静脉血使用促凝管收集,室温静置30 min后,于当日4℃,3000 r/min离心10 min,留取血清置-20℃冰箱保存。另1ml静脉血以EDTA抗凝管保存待用。VEGF采用ELISA法测定,血小板参数使用Sysmex xs-1000i血细胞分析仪测定,头颅超声检查应用意大利esaote Mylab20plus型彩超仪,由B超室专人操作。 1.3、统计学方法应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其中均值±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用例数和率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用Pearson相关进行相关性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1、一般情况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儿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和分娩方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两组早产儿VEGF及血小板参数检测结果分析 ICH早产儿生后第1-3天血清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PLT及PCT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生后第7-10天血清VEGF水平及PLT、PCT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CH早产儿生后第7-10天血清VEGF及PLT、PCT水平高于1-3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两个时间点血清VEGF及PLT、PC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相关性分析经Pearson相关分析,颅内出血组早产儿生后1-3天VEGF水平与PLT水平无相关(r=0.013,P=0.945),生后7-10天VEGF水平与PLT水平正相关(r=0.420,P=0.021)。 结论: (1)颅内出血早产儿生后1-3d及7-10d血清VEG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LT及PCT在生后1-3d低于对照组,7-10d高于对照组并高于生后1-3d,表明VEGF及PLT参与了颅内出血早产儿出血灶周围组织损伤的病理改变和修复过程。 (2)生后7-10dVEGF升高,同期PLT也升高,经相关分析,两者存在正相关。说明随着病程发展,受损血管及组织的修复开始,此时血小板数量较前增加,释放VEGF也增加,血管修复逐渐增多。因此,动态联合检测VEGF及血小板参数可能对于判断早产儿颅内出血的病情变化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