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分析
【6h】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治疗新进展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 方法:选取2011年12月至2013年6月在山西大医院住院的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的13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组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组,其中NSTEMI组52例,男性30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66.57±9.03(50~82)岁,STEMI组86例,男性66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57.86±11.45(45~76)岁。通过回顾入选患者的病案资料获取其一般情况(如年龄、性别、血压、血脂、血糖、既往病史)、冠状动脉期造影及血运重建等资料,记录患者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再发心绞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死亡)的发生情况。出院后通过门诊复诊或电话进行随访6个月,明确患者出院后不良事件(再发心绞痛、再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及死亡)的发生情况。通过比较两组的危险因素、冠脉造影结果、住院与随访期不良事件发生率等,总结出NSTEMI的临床特征。 结果:1.NSTEMI组老年人(≥60岁)、女性患者比例高于STEMI组,分别为46.2%(24例)vs20.6%(12例)、42.3%(22例)vs23.3%(20例),P<0.05;NSTEMI组合并糖尿病、心绞痛病史及陈旧心肌梗死病史患者比例高于STEMI组,分别为42.3%(22例)vs19.8%(17例)、61.5%(32例)vs40.7%(35例)、15.4%(8例)vs3.5%(3例)(P<0.05)。 2.NSTEMI组冠脉造影单支病变10例(19.2%)低于STEMI组32例(37.2%),完全闭塞病变6例(11.5%)低于STEMI组28例(32.6%),P<0.05; NSTEMI组三支病变、高度狭窄病变及侧枝循环多于STEMI组,分别为27例(51.9%) vs26例(30.2%)、23例(44.2%) vs22例(25.6%)、15例(33.3%) vs10例(12.5%),(P<0.05)。 3.住院期间NSTEMI组再发心绞痛10例(19.2%)、心力衰竭11例(22.4%)、心律失常16例(30.8%)、死亡2例(3.8%),STEMI组再发心绞痛6例(7.0%)、心力衰竭27例(31.4%)、心律失常38例(44.2%)、死亡4例(4.7%),NSTEMI组再发心绞痛多于STEMI组(P<0.05),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死亡事件发生率与STEMI组比较无差异(P>0.05)。 4.随访6个月,NSTEMI组再发心绞痛11例(22.0%)、再梗死9例(18.0%)、再次血运重建7例(14.0%)及死亡7例(14.0%),STEMI组再发心绞痛6例(7.3%)、再梗死4例(4.9%)、再次血运重建3例(3.8%)及死亡2例(2.4%),NSTEMI组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均高于STEMI组(P<0.05)。 结论:NSTEMI发病年龄高,女性多见,常合并糖尿病,多有心绞痛史与陈旧心肌梗死病史,冠脉三支病变多见,高度狭窄率高且常有侧支循环,住院期间再发心绞痛的发生率高,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死亡事件的发生率与STEMI组无差异,随访6个月再发心绞痛、再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及死亡事件的发生率高,近期预后差。

著录项

  • 作者

    张莎;

  • 作者单位

    山西医科大学;

  • 授予单位 山西医科大学;
  • 学科 心血管内科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高宇平;
  • 年度 2014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建筑材料;
  • 关键词

    高型; 急性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