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经阴道三维超声结合血管成像对宫腔内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6h】

经阴道三维超声结合血管成像对宫腔内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三维超声在妇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

附录

发表文章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 比较评价经阴道二维超声(Two-dimensional transvaginal ultrasound2D-TVS)及经阴道三维超声(Three-dimensional transvaginal ultrasound3D-TVS)对宫腔内病变的诊断价值,比较子宫内膜各种病变的内膜厚度(endometrial thicknessET)、阻力指数(resistant index RI)、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 PI)及内膜体积(endometrial volume EV)之间的差别,为临床超声的诊断提供指导。 方法: 收集2012年10月1日至2013年10月31日在山西大医院经病理确诊的宫腔内病变171例,其中58例子宫内膜增殖症,63例子宫内膜息肉,38例子宫粘膜下肌瘤,12例子宫内膜癌,于术前1~3天行2D-TVS同时行3D-TVS,观察声像图特点,对子宫内膜进行三维重建并储存,调用虚拟器官计算机辅助分析(Virtual Organ Computer Aided Analysis,VOCAL)软件描记内膜轮廓测量并记录EV。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采用Kappa检验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采用灵敏性(Sensitivity Se)和特异性(Specificity Sp)描述两种检查方法诊断宫腔内各种病变的能力,两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子宫内膜各种病变之间参数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LSD-t检验各组两两之间参数是否有统计学差别。 结果: 1.2D-TVS和3D-TVS对宫腔内良恶性病变的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均较好。 2.2D-TVS诊断子宫内膜增殖症、子宫内膜息肉、子宫粘膜下肌瘤、子宫内膜癌的特异性和灵敏性分别为85.0%、90.7%、97.0%、98.7%和84.5%、71.4%、86.8%、66.7%。 3.3D-TVS诊断子宫内膜增殖症、子宫内膜息肉、子宫粘膜下肌瘤、子宫内膜癌的特异性和灵敏性分别为93.8%、96.3%、97.7%、98.7%和91.4%、87.3%、92.1%、83.3%。 4.3D-TVS对宫腔内良恶性病变的检出率89.5%(153/171)高于2D-TVS的检出率78.9%(135/171),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5.绝经前三组内膜病变之间,除了内膜增生组和内膜癌组之间的ET、EV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41/P=0.82),其余各组之间ET、EV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6.绝经后各组内膜病变中,内膜癌组的平均ET(16.21±3.96mm)和平均EV(18.22±3.97cm3)均高于内膜良性病变组,各组之间的ET、EV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7.子宫内膜恶性病变的RI平均值为0.45±0.05,低于内膜良性病变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恶性病变的PI平均值为0.86±0.30,低于子宫内膜良性病变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15)。 结论: 1.2D-TVS和3D-TVS诊断宫腔内良恶性病变的特异性、灵敏性均较高,3D-TVS对宫腔内良恶性病变的检出率略高于2D-TVS,为疑难病症的鉴别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检查思路。 2.ET、EV对鉴别绝经前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的意义不大,对鉴别绝经后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有重要参考价值。 3.RI对鉴别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有重要参考价值,PI对鉴别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意义不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