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粗隆间骨折髓内钉头钉位置判断的数学模型
【6h】

粗隆间骨折髓内钉头钉位置判断的数学模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研究背景

研究目的

研究方法及建模

模型应用

模型评价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建立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安置术治疗的数学模型,研究个体化钉头位置、不同颈干角髓内钉选择的理论依据以降低粗隆间骨折术后内固定失效率;
  方法:分为数据提取、模型的建立与求解两部分。
  1、数据提取:(1)以粗隆间骨折病人术中复位后患侧股骨近端 X线正位片为资源;(2)利用PHOTESHOP对于X线正位片进行降噪、灰度处理;(3)利用Matlab建立坐标系,并抽象出像素点;(4)利用SPSS将坐标系中的点行线性回归,得到两条主要的回归直线,即初级压力骨小梁线(压力线)与初级张力骨小梁线(张力线)。
  2、模型的建立与求解:利用力学分解的方法,根据张力线与压力线计算头钉在以下三种情况下的最大静摩擦力:(1)稳定型粗隆间骨折;(2)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3)不同颈干角头钉;
  通过比较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得到不同骨折类型头钉安置的最佳位置及不同颈干角髓内钉的最佳选择;
  结果:
  1、稳定型骨折:在尖顶距较小时,中-中位最佳;
  2、不稳定型骨折:在尖顶距足够小时,中-中位最佳;在尖顶距较大时,最大静摩擦力:中-下位最佳
  3、(1)稳定型骨折:在尖顶距足够小的情况下,125°PFNA最佳;(2)不稳定型骨折:在尖顶距足够小的情况下,选用130°PFNA最佳;
  结论:本模型可模拟粗隆间骨折的真实力学环境,并为粗隆间骨折个体化髓内钉选择及头钉安放位置判断提供指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