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焦化企业工人生命质量、职业紧张、抑郁现状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6h】

焦化企业工人生命质量、职业紧张、抑郁现状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问卷信度检验

2.2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2.3 研究对象的生命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4 研究对象的职业紧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5 研究对象的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6 生命质量与职业紧张、抑郁的关系研究

3.讨论

4.结论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综述 生命质量及职业生命质量的研究进展

个人简介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调查山西某焦化企业员工的生命质量、职业紧张、抑郁的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及员工生命质量、职业紧张和抑郁之间的关联性,从而为制定减轻该企业工人职业紧张水平、抑郁水平和提高其生命质量的干预措施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和理论依据。 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山西某焦化企业的1700名员工为研究对象(包括炼焦、备煤、输焦、回收、供水、供气和质检七个车间的所有在职人员)。由经过统一培训的研究生作为调查员,对该焦化企业各车间的安全员进行统一培训,组织员工进行现场答卷。采用自制的基本情况调查表了解焦化企业员工的基本情况(包括个体特征、职业特征、行为特征和健康特征),SF-36健康调查问卷了解该焦化企业员工的生命质量,OSI-R职业紧张调查问卷了解该企业员工的职业紧张状况,SDS抑郁调查问卷了解该企业员工的抑郁情况。在对企业员工基本情况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该企业员工的职业生命质量、职业紧张和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并分析职业生命质量、职业紧张和抑郁三者的相互关系。采用Epidata3.1软件录入调查资料,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采用信度分析来检验调查问卷的信度;采用描述性分析描述员工基本信息的分布情况;采用方差分析和t检验比较不同特征对员工的生命质量、职业紧张和抑郁状况的影响,LSD法进行多重比较;采用pearson积差相关来探讨生命质量、职业紧张和抑郁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生命质量、职业紧张和抑郁的影响因素;采用二分类非条件Lostic回归分析探讨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统计显著性定义为α=0.05(双侧)。采用AMOS7.0路径分析探讨生命质量与职业紧张、抑郁的相互关系。 结果:⑴生命质量现状调查结果:该企业员工的生命质量8个子维度的得分分别是:生理机能得分(84.28±16.68)、生理职能得分(73.72±35.64)、躯体疼痛得分(78.01±20.43)、一般健康状况得分(61.90±20.50)、精力得分(60.13±18.08)、社会功能得分(78.61±18.57)、情感职能得分(71.67±37.38)、精神健康得分(62.49±16.12),且与国内常模相比,生命质量的8个子维度得分与均低于常模,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生理健康得分(297.90±71.43),心理健康得分(272.80±70.77)及生命质量总体得分(570.70±133.12)。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按照影响因素作用从大到小排列,生理健康得分的影响因素有:疲乏症状、头痛头晕症状、工作中是否要高度集中精力、工作满意度、呼吸道症状、工作强度、年龄、睡眠满意度、居住地、工作危险度、个人月收入、是否吸烟、工作中精神紧张度、日常生活中精神压力程度、是否参加体育锻炼、工作环境对身体有害程度(P<0.05)。心理健康得分的影响因素有:疲乏症状、性别、工作满意度、头疼头晕症状、工作中是否要高度集中精力、睡眠满意度、工作环境对身体有害度、工作社会地位认知度、家庭月收入、工作中精神紧张度、工作的危险程度(P<0.05)。生命质量总体得分的影响因素有:疲乏症状、工作中是否要高度集中精力、头疼头晕症状、工作满意度、睡眠满意度、日常生活中精神压力程度、呼吸道症状、性别、工作环境对身体有害度、工作中精神紧张度、工作的社会地位、工作强度、工作的危险程度、家庭月收入、居住地、是否参加体育锻炼(P<0.05)。⑵职业紧张现状调查结果:该企业员工职业紧张3个问卷的得分分别是:职业任务问卷(183.3±24.77)、紧张反应问卷(100.03±17.46)、应对资源问卷(130.35±24.3),与常模相比,职业任务问卷及紧张反应问卷得分均高于常模,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对资源问卷与常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6.18%的员工感觉职业任务适度,33.04%的员工感觉职业任务中度紧张,8.04%的员工感觉职业任务高度紧张;66.16%的员工紧张反应正常,24.26%的员工中度紧张反应,6.92%的员工高度紧张反应;56.55%的员工应对资源正常,25.97%的员工很强应对资源,12.5%的员工中度缺乏应对资源。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按照影响因素作用从大到小排列,职业任务问卷得分的影响因素有:工作中是否要高度集中精力、工作强度、工作环境对身体有害度、疲乏症状、工作疲劳度、兴趣爱好、防护用品使用度(P<0.05)。紧张反应问卷得分的影响因素有:工作中是否要高度集中精力、工作强度、工作满意度、工作环境对身体有害程度、食欲不振症状、工作的危险程度、睡眠时间、健忘症状、饮酒、呼吸道症状(P<0.05)。应对资源问卷得分的影响因素有:工作中是否要高度集中精力、工作满意度、兴趣爱好、防护用品使用度、工作中精神紧张度、性别、休闲娱乐机会参与度、疲乏症状、体育锻炼参与度、工作强度、睡眠满意度、工龄、工作环境对身体的有害程度、睡眠时间(P<0.05)。紧张反应问卷与职业任务问卷呈正相关(r=0.310,P<0.01),与应对资源问卷呈负相关。⑶抑郁现状调查结果:该企业员工总体的抑郁得分为(47.49±12.84),以53分为界值,其中抑郁得分者<53分者有804人(占59.2%),抑郁得分者≥53分者有553人(占40.8%)。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按照影响因素作用从大到小排列,抑郁问卷得分的影响因素有:工作中是否要高度集中精力、工作中精神紧张度、食欲不振症状、工作疲劳度、年龄、睡眠时间、工作环境对身体的有害程度、文化程度、疲乏症状、工作危险度、睡眠满意度、日常生活中的精神压力程度、防护用品使用度、家庭月收入、是否吸烟(P<0.05)。抑郁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按照影响因素作用从大到小排列,认为工作社会地位、防护用品使用度、家庭月收入、睡眠满意度、睡眠时间是抑郁的保护因素;食欲不振症状、工作中精神紧张度、工作的疲劳程度、吸烟是抑郁的危险因素(P<0.05)。⑷生命质量与职业紧张、抑郁的关系研究:紧张反应问卷、应对资源问卷及其子维度与生命质量各维度均有相关性(P<0.01),生命质量各维度与紧张反应问卷均呈负相关(P<0.01),与应对资源问卷均呈正相关(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按照影响因素作用从大到小排列,职业紧张对企业员工的生理健康的影响因素有:躯体紧张反应、心理紧张反应、任务不适、工作环境、休闲、理性处事、社会支持和责任感(P<0.05)。职业紧张对企业员工的心理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心理紧张反应、躯体紧张反应、社会支持、工作环境、休闲、任务不适、自我保健、任务模糊和责任感(P<0.05)。职业紧张对企业员工的生命质量总分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躯体紧张反应、心理紧张反应、工作环境、社会支持、休闲、任务不适、理性处事、任务模糊和责任感(P<0.05)。抑郁者生命质量总分、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及其所有子维度得分均低于正常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抑郁与生命质量各维度均有相关性(P<0.01),且均呈负相关。企业工人的职业任务问卷、紧张反应问卷、应对资源问卷在不同抑郁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抑郁者职业任务问卷及其他子维度、紧张反应问卷及其子维度得分高,且除任务过重与工作环境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抑郁者应对资源问卷及其子维度得分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抑郁除与任务过重无相关性(P0.05),与职业紧张表其他所有维度及三个总问卷均有相关性(P<0.01),且抑郁得分与职业任务问卷、紧张反应问卷及其子维度得分呈正相关;抑郁得分与应对资源问卷问卷及其子维度得分呈负相关。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休闲、社会支持、理性处事均为保护因素(P<0.05),而任务模糊、责任感、业务紧张反应、躯体紧张反应为危险因素(P<0.05)。紧张反应问卷、应对资源问卷均为抑郁保护性因素,随着紧张反应程度的降低,保护作用增强,随着应对资源能力的增强,保护作用增强,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路径分析结果显示,企业工人个体紧张反应与抑郁呈正相关(P<0.01),个体紧张反应、抑郁均与生命质量呈负相关(P<0.01)。 结论:该焦化企业员工的生命质量显著低于国内常模,职业任务及紧张水平显著高于国内常模,且该焦化企业员工抑郁得分偏高,有40.8%的员工出现抑郁情况。这种状况是由该企业的职业因素与员工个体因素、行为因素及健康因素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该焦化企业员工的职业紧张、抑郁与生命质量存在相关关系,职业紧张度高者生命质量低,抑郁者紧张反应度高,应对资源能力低,生命质量低。个体紧张可以直接影响生命质量,也可以通过影响抑郁进而影响生命质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