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宝石能谱CT结合血清HMGB1、Hs-CRP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初步研究
【6h】

宝石能谱CT结合血清HMGB1、Hs-CRP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初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常用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 研究内容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主要仪器

1.3 实验方法

1.4 统计学分析方法

2 结 果

2.1 病例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的比较

2.2 宝石能谱CT对颈动脉硬化斑块的检出情况

2.3 血清Hs-CRP、血清HMGB1、斑块内钙脂浓度的比较

2.4 血清HMGB1、斑块内钙脂浓度、血清Hs-CRP的相关性分析

3 讨 论

4 结 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易损斑块的早期识别进展

致谢

在学期间承担/参与的科研课题与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
  以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对颈动脉斑块进行初筛,以宝石能谱CT(Gemstone Spectral Imaging,GSI)对斑块进行更精确的检测,对斑块组成进行能谱分析及定量测定斑块内钙脂相对含量,结合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 protein,HMGB1)、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的变化,进而探讨血清HMGB1、Hs-CRP在斑块易损性中的作用。
  方法:
  选择100例彩色多普勒超声筛查出颈部动脉含斑块的患者,进一步行宝石能谱CT扫描确诊含斑块的有49例,此49例患者组成病例组,能谱评价后将其分为易损斑块组(21例)和稳定斑块组(28例)两组,测定此49例患者斑块成分的钙脂含量比值。选取20例彩色多普勒超声筛查出颈动脉无斑块患者为对照组。所有69例患者均留取血清标本,采用免疫学方法测定血清中HMGB1浓度、Hs-CRP浓度。
  结果:
  1.能谱分析显示,稳定斑块组相对易损斑块组含钙量增多,易损斑块组相对稳定斑块组含脂量较多,易损斑块组、稳定斑块组斑块内钙脂配对浓度(g/L)分别为0.205(0.042,0.207)、0.227(0.225,0.228)。易损斑块组斑块内钙脂浓度低于稳定斑块组,结果有显著意义(p<0.001)。
  2.能谱CT扫描共检出21例易损斑块,28例稳定斑块。易损斑块组中,颈总动脉段有7例(33.3%),颈总动脉段分叉部11例(52.4%),颈外动脉段3例(14.3%)。稳定斑块组中,颈总动脉段11例(39.3%),颈总动脉段分叉部15例(53.6%),颈外动脉段2例(7.1%)。
  3.易损斑块组、稳定斑块组、对照组血清 HMGB1(ng/ml)分别为2.19(1.98,2.87)、2.00(1.78,2.50)、0.68(0.34,0.93)。斑块组血清HMGB1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意义(p<0.001),易损斑块组血清HMGB1水平高于稳定斑块组,结果无意义(p=0.1633)。
  4.易损斑块组、稳定斑块组、对照组血清Hs-CRP( mg/L)分别为4.28(3.76,5.45)、1.41(1.21,1.67)、0.39(0.18,0.66),易损斑块组血清Hs-CRP水平较另两组显著增高,稳定斑块组血清Hs-CRP水平较对照组水平显著增高,二者结果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
  5.血清HMGB1与斑块内钙脂浓度无相关性(r=-0.10654,p=0.4662),血清HMGB1与血清Hs-CRP呈正相关(r=0.73443,p<0.001),血清Hs-CRP与斑块内钙脂浓度呈负相关(r=-0.71367,p<0.001)。
  结论:
  1.宝石CT在能谱定性评价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及定量测定斑块内钙脂相对含量方面成果显著。
  2.血清HMGB1可能介入了斑块的生成,尚不能认为HMGB1的水平高低反映了斑块易损性变化。
  3.血清Hs-CRP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序贯性进展有关,且高水平的Hs-CRP提示了斑块的高度易破裂性。
  4.血清HMGB1与Hs-CRP共同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性炎性损害机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