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分次团注双期增强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可行性研究
【6h】

分次团注双期增强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可行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与一般资料

1.2 病例临床资料

1.3 影像学检查方法

1.4 CT图像分析及数据的测量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临床资料

2.2 肾透明细胞癌增强扫描CT值的定量分析

2.3 CNR分析

2.4 LKR 分析

2.5 肾动脉显像的分析

2.6 肾透明细胞癌 CT 图像质量的主观评价

2.7 CT扫描有效辐射剂量的对比分析

3 讨 论

3.1实验组与对照组 ccRCC 增强CT值的客观分析

3.2 实验组与对照组图像质量的客观评价

3.3 实验组与对照组增强图像质量主观评价

3.4 肾动脉显像的分析

3.5 CT扫描有效辐射剂量的对比分析

4 结 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分次团注双期增强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可行性研究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
  探讨CT分次团注双期增强在肾透明细胞癌诊断中的可行性以及患者有效辐射剂量的分析
  资料与方法:
  根据本次研究的需求,整理收集2014-1到2016-1期间因腹部B超高度提示肾透明细胞癌行双肾 CT增强扫描,并我院术后病理结果为肾透明细胞癌的病例(BMI:18.5-28)。将病例按照检查的顺序依次分为对照组(单次团注三期增强)和实验组(分次团注双期增强)。对照组和实验组均为30例,并且病例影像资料均完整。实验组共30例,其中,女性,12例;男性,18例;年龄在(31-7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7.30±11.53)岁;16例患者占位位于左肾,右肾占位14例;对照组共30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在35-8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10±10.18岁;12例患者占位位于左肾,右肾占位18例。采用GE公司64排螺旋CT扫描仪,利用AW Volume Share5工作站对所扫CT图像进行采集、分析及处理,采用MDERAD双筒高压注射器注射碘造影剂,给药途径为肘前静脉注射。扫描前准备:患者前一天晚饭后禁饮食,并进行肠道准备,检查前将甘露醇150ml与温开水1:1配比,口服;之后再口服2000 ml温开水。扫描条件:120KV管电压,应用自动调节管电流技术,层间距5mm,层厚为5mm,重建图像层厚0.625mm。增强方案:实验组分两次进行注射,浓度:110ml300mgl/ml,对比剂:碘普罗胺,注射速度:第一次为4.0ml/s,剂量:40ml,以腹主动脉的密度作为触发点(即当腹主动脉密度达到150HU时开始扫描),进行皮质期(CMP)扫描,180s后进行第二次注射,速度:4.0ml/s,剂量:60ml,第二次给药70s后进行 N-EP扫描(图1)。肝上缘至肾下极水平为图像扫描范围。对照组:一次性将对比剂全部注射,浓度:110ml300mgl/ml,对比剂:碘普罗胺,注射速率:3.0ml/s,以腹部动脉的密度作为触发点(即当腹主动脉密度达到150HU时开始扫描),进行皮质期(CMP)扫描;皮质期47s扫描结束,然后采集 NP图像,180S后进行EP扫描(图2)。采集图像范围同实验组。由两名非课题组高资质CT医师分别独立对CT增强扫描图像进行分析及评估:
  1、肾透明细胞癌增强扫描CT值的定量分析;
  2、肾透明细胞癌 CT图像质量的主观评价;
  3、肾动脉显像的分析;
  4、CT扫描有效辐射剂量的计算。
  所得结果应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方法应用于年龄、肿瘤、BMI差异、肾动脉的CT值分析;X2检验方法应用于图像主观评分的分析。所有结果所得P值小于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肾透明细胞癌 CT增强扫描的定量分析:实验组肿瘤 CMP平均 CT值与对照组相比较低,但二者无统计学差异(P=0.083);实验组肿瘤N-EP平均CT值比对照组低,但二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9);实验组肿瘤N-EP平均CT值与对照组肿瘤NP平均CT值相比较高,但二者无统计学差异(P=0.312)。
  2.对照组肾实质 CNR平均值与实验组相比略低,但二者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361);LKR值:实验组为0.79±0.10,对照组为1.01±0.20,二者具有统计学差异。
  3.肾动脉显像分析对照组皮质期肾动脉平均CT值为180.80±35.30HU,实验组皮质期肾动脉平均 CT值分别为145.20±32.84HU,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
  4.实验组与对照组图像质量的主观评价:实验组中8人得3分,22人得4分,对照组中6人得3分,24人得4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542)。
  5.CT扫描有效辐射剂量的计算:对照组的平均有效辐射剂量为19.18 mSv;而实验组的平均有效辐射剂量为13.95mSv;二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对比,本研究中实验组病例有效辐射剂量降低了27%。
  结论:
  应用分次团注双期增强扫描,肾透明细胞癌可以达到较好的强化效果,诊断需求既能得到满足,又能明显降低患者的有效辐射剂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