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侧开槽颈椎钢板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中的临床应用
【6h】

侧开槽颈椎钢板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中的临床应用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
  观察和探讨侧开槽颈椎钢板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骨科从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采用侧开槽颈椎钢板或传统颈椎前路钢板治疗的颈椎病或颈椎外伤患者138例,均采用颈椎前路手术(cage或钛网联合颈前钢板固定),此中男83例,女55例,患者年龄40-82岁,平均59.7岁。采用传统颈前钢板固定的70例(对照组),侧开槽颈椎钢板固定的68例(观察组)。通过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颈椎生理曲度(Cobb角)、植骨融合率、术前术后JOA(日本骨科协会)评分、VAS评分(颈痛及上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手术中及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有无差异。
  结果:
  术后随访患者8-24个月,平均20个月。侧开槽颈椎钢板组与传统颈前钢板组之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植骨融合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近,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前、术后1周颈椎Cobb角分别为4.18°±10.51°、8.92°±13.02°,观察组术前、术后1周颈椎Cobb角分别为4.52°±10.82°、9.14°±12.60°,两组术后颈椎生理曲度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前、术后1周JOA评分分别为(9.40±1.26)分、(12.82±0.72)分,改善率80.12%±13.26%;观察组术前、术后JOA评分分别为(9.28±1.14)分、(12.96±0.78)分,改善率78.62%±14.16%。两组VAS评分术后都明显降低。两组术后JOA评分及改善率、VAS评分和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颈椎前路手术减压后使用侧开槽颈椎钢板固定治疗可以获得与传统颈前钢板固定相似的临床疗效,但使用侧开槽颈椎钢板固定,手术操作更加简便,可根据手术需要起到椎间撑开或加压固定作用,而且上板过程简化、精准、可控,减少了钉孔出血,有效弥补了传统颈椎前路钢板操作中的不足,获得了很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