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小鼠胚胎心脏房室管发育及Lef1的表达规律
【6h】

小鼠胚胎心脏房室管发育及Lef1的表达规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部分 小鼠胚胎心脏房室管发育及Lef1的表达规律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 1取材及标本制备

1. 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1. 3免疫荧光化学染色

2 结 果

3 讨 论

3. 1小鼠胚胎心脏房室管心肌的转归

3.2 Lef1在小鼠胚胎心脏房室管的表达规律

4 结 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转录因子Tbx3与小鼠胚胎第二生心区发育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 1取材及标本制备

1. 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1. 3免疫荧光化学染色

2 结 果

3 讨 论

3. 1转录因子T bx3在小鼠胚胎SHF表达的时空规律

3. 2转录因子T bx3在小鼠胚胎SHF可能的功能

3. 3 转录Tbx3在小鼠胚胎心脏动脉端与静脉端的表达差异

4 结 论

参考文献

综述:胚胎心脏房室管心肌的研究现状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本文对小鼠胚胎心脏房室管发育及Lef1的表达规律进行了研究,本研究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小鼠胚胎心脏房室管发育及Lef1的表达规律。
  目的:探讨小鼠胚胎心脏房室管分隔、重塑过程以及Le f1在房室管发育过程中的表达规律。
  方法:25只胚龄10~15d小鼠胚胎心脏连续石蜡切片,用抗心肌肌球蛋白轻链Ⅱa单克隆抗体(MLC2a)、抗心肌肌球蛋白轻链Ⅱ多克隆抗体(MLC-2)、抗Tbx3多克隆抗体(Tb x3)、抗淋巴增强因子1单克隆抗体(Le f1)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荧光化学染色。
  结果:胚龄10~15d,房室管心肌呈MLC2a阳性、MLC-2阴性,同时表达Tbx3、Le f1。胚龄10d,心内膜垫形成。胚龄11~12d,房室管心内膜垫内细胞 Le f1强表达,心外膜形成。胚龄12~13d,背腹侧房室管心内膜垫相互靠近且融合形成房室瓣,心外膜来源间充质细胞数量增加,部分表达 Le f1。胚龄13d开始,部分心外膜来源间充质细胞穿过心肌延伸入壁侧房室瓣。胚龄15d,房室瓣膜基部直接与MLC2a阳性的房室管心肌相连。
  结论:小鼠胚胎房室管心肌发育为成体心脏房室环瓣膜基部的心肌;在小鼠胚胎心内膜垫融合、房室瓣形成过程中,Le f1在心肌和心外膜来源间充质细胞均有表达。
  第二部分:转录因子Tbx3与小鼠胚胎第二生心区发育。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Tbx3在小鼠胚胎SHF的时空表达模式及其对SHF的调节作用。
  方法:30只胚龄9~15d小鼠胚胎心脏连续石蜡切片,用抗胰岛素增强子结合蛋白1多克隆抗体(isl1)、抗心肌肌球蛋白重链单克隆抗体(MHC)、抗心肌肌球蛋白轻链Ⅱa单克隆抗体(MLC2a)、抗 Tbx3多克隆抗体(Tbx3)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荧光化学染色。
  结果:胚龄10~12d,咽腹侧间充质细胞is l1阳性表达逐渐增多,此期Tb x3的表达在咽腹侧内胚层减弱,在邻近腹侧内胚层的间充质细胞逐渐开始表达。胚龄9~11d,咽腹侧间充质is l1阳性细胞经动脉囊壁、心包腔背侧壁延续至流出道远端壁,Tb x3在这些部位均呈阴性。而流出道远端壁 M HC呈弱阳性表达。在静脉端,咽腹侧的is l1阳性细胞经心背系膜延伸至DMP内,DMP内可见Tb x3散在表达。胚龄12~13d,SHF is l1呈阳性表达的细胞在动脉端延伸进入分隔后的动脉壁,该部位缺乏 Tbx3表达;在静脉端,DMP逐渐开始心肌化,同时可见Tb x3阳性细胞分布。胚龄15d,DMP心肌化完成,Tb x3阳性细胞与室间隔顶部的房室束的阳性细胞相延续。
  结论:Tbx3并未对 SHF前体细胞的迁移与分化进行直接的调节,但可能对其存在与增殖具有调节作用,且在 pSHF的调节作用与动脉端SHF不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