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化的乌托邦叙述——本世纪格非(“人面桃花”三部曲)
【6h】

中国化的乌托邦叙述——本世纪格非(“人面桃花”三部曲)

代理获取

摘要

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先锋文学潮流中,作家格非和莫言、苏童合称为先锋文学的三辆马车。最早的先锋文学文本实验在格非那里,是学习拉美作家博尔赫斯,具体在文本当中就是穿插叙事空缺,玩卉文字游戏。
   自2004年以来,格非在停笔十年之后陆续推出了“人面桃花”三部曲(《人面桃花》、《山河入梦》、《春尽江南》)的转向之作。在三部曲时间沿革的中国百年历史中,格非更进一步把目光聚焦在中国近现代、当代历史的延续上,对国家政权的构建以及个中人物的精神思想追求、迷离脱轨后的主体精神状况都进行了刻骨铭心的追忆。先锋性的表达欲求在他那里始终没有消逝的迹象,相反他的作品更趋深刻和令人深思回味。三部曲建构的是对百年中国一代代知识分子在追逐国家梦想、个人追求道路上的心灵轨迹,游离于正统之外的叙述,也给我们抒写了另类的伤心记忆。
   被莫言称之为葆守先锋文学精神的唯一继承者,格非在文本中始终弥漫着一种时间错乱、梦幻呓语和神秘的压抑气氛。他对百年中国历史中发生的另类革命叙述给予自己的观照和理解,并对浮沉在地表下的底层人物精神状况进行深入的挖掘,在社会生活和人们精神一次次陷入混乱和癫狂中,他发现个体命运回环往复总也脱逃不掉被边缘化的时代悲剧。在塑造这一类知识分子群体形象时,格非发现了他们身上明显的共同点,那就是在追逐理想未果的情况下,一律心灰意冷,惨淡的往回退走,丧失掉鲁迅先生看来的“希望”。他们骨子里存有的血液还是属于旧的文化修养,悲天悯人只是感慨“何处是家园”的自己的伶仃,他们一直沉醉于“乌托邦”的想象中。尽管他们的追求带有显明的理想主义,但是这种追求本身却是有意义的,不该被轻易否定。格非指出乌托邦其实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种细微之中。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