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学生写作语言能力培养策略探究
【6h】

中学生写作语言能力培养策略探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引言

1.1 中学生写作语言运用现状分析

1.2 中学生写作语言能力的培养意义

2 写作语言学相关理论概述

2.1 什么是写作语言学

2.2 研究内容

2.3 研究原则与方法

2.4 研究意义

3 中学生写作语言能力的宏观培养策略

3.1 培养目标

3.2 培养依据

3.3 宏观培养策略

3.3.1 提高智力素养,加强语言修养

3.3.2 提高能力素养,强化写作能力

4 中学生写作语言能力的微观培养策略

4.1 中学生写作语言的要求

4.2 微观培养策略

4.2.1 活用词语,语言独特

4.2.2 妙用通感,语言生动

4.2.3 善于摹绘,绘声绘色

4.2.4 点化借鉴,推陈出新

4.2.5 变换句式,语言活泼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语言是写作主体表达主观思想认识及情感的媒介,因此,准确、生动及富有创造性的写作语言可以提高文章的欣赏性与趣味性,从而使写作受体易于阅读与理解文章,它是优秀文章作品的重要标识之一。写作语言不仅是构成文章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且是写作理论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
   对中学生来说,作文在他们的语文学习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语言作为其载体也是作文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中学生在写作语言运用方面弊病丛生,若此“病”不除,中学生的作文成绩便难以有质的提升。所以,培养与提高中学生写作语言运用能力至关重要。
   培养中学生写作语言运用能力离不开对中学生智力素养及能力素养的培养。首先,培养智力素养即对客观事物或事件的认识水平、情绪情感及审美修养的培养,这是写作活动得以进行的基础和保证,有利于写作语言的准确性与生动性。其次,培养能力素养,就是要提高写作能力,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三种,这是培养写作语言运用能力的关键因素。以上是培养中学生写作语言能力的宏观策略。
   从微观角度分析,中学生的写作语言应力求做到准确、鲜明和生动,这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对中学生写作语言的要求。为此,在微观方面提出五点策略:1、活用词语,语言独特;2、妙用通感,语言生动;3、善于摹绘,绘声绘色;4、点化借鉴,推陈出新;5、变换句式,语言活泼。
   笔者希望通过对培养中学生写作语言能力策略的研究,改变中学生写作语言单一、呆板、僵化的弊病,进而达到准确、鲜明、生动,富有感染力与创造力的高度,从根本上培养与提高中学生写作语言运用能力。

著录项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