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在昼夜的指缝间——赵树义诗歌解读
【6h】

在昼夜的指缝间——赵树义诗歌解读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1 紧贴乡土的大地

1.1 日常意象的表征

1.1.1 “静到骨子里”

1.1.2 身份的符码

1.2 意象体现的内涵

1.2.1 生命意识的绽放

1.2.2 “虚无与存在”的思考

1.2.3 人性关怀的流淌

1.2.4 植物的还乡喻指

1.2.5 生存苦难的隐忍

1.2.6 精神家园的回归

2 “汉字的乡村’’

2.1 “谐音”

2.2 “异质同构”

3 灵魂的孤独

3.1 文题的创新

3.2 史诗的建构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赵树义作品创作表

2:赵树义访谈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山西诗人赵树义八十年代开始创作诗歌,他的诗以乡土为依托,将乡村的成长经历,都市的人生体验熔铸成他独特的诗学主张,他认为:“好的就是好的”,“诗歌是一个人的太极”。提出了“临界”理论、关于“圆”的诗学思考和文学是每个写作者的“布朗运动”的诗学观点。这些诗学中的探索使他成为扎根于黄土高原的一朵奇葩,透过他的诗歌,我们看到了这片土地在他身上的影子,折射出山西诗歌的质朴和纯真。
   本文结合赵树义的“短歌”和“组诗”,从三个方面解读他的诗学特质。首先,就其诗歌的独特意象来揭示其短诗的表现风范,其次,就他的系列组诗“某,或者某”以期把握他“汉字的乡村”的奇异景致,最后,以他的“孤独三部曲”亲临其恬静、安逸的七彩桥。赵树义的诗歌具备宽大的视野,花草树木、乡土人情都是他涉猎的范围,内心世界、历史思考都是他探索的区域。他的诗文以“树木”的意象表征为主,通过植物的还乡喻指,对人生和灵魂进行拷问,试图发掘人性的光辉,创建精神的家园。
   赵树义对诗歌语言的深入探究,对自我诗学主张的虔诚经营,在山西诗人群中都是首届一指的,他是勤奋严谨的,也是勇于创新的。研究赵树义,对山西其他诗人的研究也是一个参考和对照,对山西诗歌的弘扬和推广也是一个有力举措,对今后山西诗歌的推动和发展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从而为中国当代诗歌激起一朵具有地方特色的浪花。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