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政治认同视域下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研究
【6h】

政治认同视域下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绪论

1.1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方法

1.2.4 评析

1.3 论文的思路、研究方法

1.3.1 论文的思路

1.3.2 研究方法

2 政治认同的理论基础

2.1 政治认同的基本内涵

2.2 政治认同的产生机制

2.3 政治认同的理论扩展

2.4 政治认同的系统工程

3 政治认同视域下的执政基础体系

3.1 政治认同与执政基础之间的关系

3.2 政治认同视域下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要素

3.2.1 政治认同主体视角下的执政基础要素

3.2.2 政治认同客体视角下的执政基础要素

4 政治认同视域下中国共产党执政基础的历史回顾

4.1 中国共产党执政基础的初步建立

4.2 中国共产党执政基础的不断发展

4.2.1 新中国成立使中国共产党获取了政治认同,建立了执政基础

4.2.2 社会主义革命促进了政治认同,稳定了共产党的执政基础

4.2.3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削弱了政治认同,损害了共产党的执政基础

4.2.4 文化大革命破坏了政治认同,动摇了共产党的执政基础

4.2.5 十一届三中全会扩大了政治认同,坚实了共产党的执政基础

4.2.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凝聚了政治认同,巩固了共产党的执政基础

5 政治认同视域下中国共产党执政基础的扩大发展

5.1 政治认同客体视域下中国共产党执政基础的构建

5.1.1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程度,扩大中国共产党执政基础

5.1.2积极加大反腐工作力度,夯实中国共产党执政基础

5.1.3努力发展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稳定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

5.2 政治认同主体视域下中国共产党执政基础的构建

5.2.1强化意识形态宣传,构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和阶级基础

5.2.2提高利益整合能力,稳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和阶级基础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当代中国社会正处于社会转型和改革深水期,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论和实践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运用文献研究、案例研究和比较研究等方法,从政治认同的理论基础、政治认同的实践理念、政治认同视域下中国共产党执政基础的历史回顾以及未来展望等方面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进行研究既是现实的需要,也是历史的选择。
  首先,在政治认同的理论基础方面,政治认同的理论基础主要包含了政治认同的基本内涵,政治认同的理论扩展、政治认同的产生机制以及政治认同的系统工程。政治认同的概念是由认同的概念在时代背景和地域背景的规范之下演化而来的,是政治认同主体对政治认同客体的价值与自己实际需要之间的关系判断,并且在判断基础上产生的进一步的主动趋同过程。政治认同是在国家当局的推动、人们的社会认可以及社会环境的制约之下生成的,政治认同影响因素中的阶级身份、政治身份、民族身份、文化身份以及性别身份等影响了政治认同的生成,实现了对政治认同理论内涵的扩展。
  其次,在政治认同的实践方面,本文主要从政治认同的主客体视角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构建实践进行了分析,阐明了执政的阶级基础、群众基础、组织基础、经济基础和理论基础等,这些基础构成了政治认同的实践方面。
  再次,中国共产党执政基础的发展一波三折,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新中国建立之前,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以及抗战中的不同情况,采取了不同的措施来建立中国人民的政治认同,构建了其执政基础。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真正地开始了其执政实践,开展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进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构建,使自身的执政基础在政治认同的引导之下得到了进一步的确立与发展。同时,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文化大革命的开展使党执政基础的发展遭遇到了波折。
  最后,强化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政治认同,促进中国共产党执政基础的稳定要求从政治认同的主客体视域出发,不断地促进经济发展、进行反腐、完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强化意识形态宣传和提高利益整合能力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