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苹果果皮红色性状RAPD分子标记的筛选
【6h】

苹果果皮红色性状RAPD分子标记的筛选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前言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第一章文献综述

1分子标记的类型、原理及其发展

1.1 RFLP分子标记

1.2 RAPD分子标记

1.3 AFLP分子标记

1.4 S SR分子标记

1.5 SCAR分子标记

1.6 SSCP分子标记

1.7 SNP分子标记

2 BSA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及"双-假测交"(Double pseudo-test-cross)理论

3 RAPD分子标记在果树研究上的应用及进展

3.1分子标记的筛选

3.2品种鉴定

3.3遗传多样性分析

3.4系谱分析

3.5遗传图谱构建与基因定位

3.6突变体的鉴定

4苹果果皮色泽遗传的研究进展

4.1苹果底色遗传

4.2苹果表色遗传

第二章研究报告

1材料与方法

1.1植物材料

1.2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基因组DNA的提取

2.2 RAPD扩增与标记的筛选

2.3果色SCAR标记分析

2.4获得的D标记在实践中的应用

第三章讨论与结论

1讨论

1.1基因组DNA模板

1.2 BSA法在果树RAPD分子标记筛选上的应用

1.3 RAPD反应体系的确立

1.4关于果皮色泽分子标记

2结论

参考文献

缩略词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研究采用BSA(BulkedSegregantAnalysis)法结合RAPD(RandomlyAmplifiedPolymorphicDNA)分子标记技术以苹果三个杂交组合:舞姿×嘎拉、舞姿×短枝富士、舞姿×新红星的F1杂交群体为试料,寻找苹果果皮红色性状的分子标记。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改良的CTAB(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法,以苹果休眠芽为试料提取苹果基因组DNA。DNA质量经0.8%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结果表明提取的DNA条带完整、质量高、PCR扩增条带清晰、条带数适中、且重复性好。2.根据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的原理,组成了两个对比基因池,即红色池和非红色池。每个池包含来自舞姿×短枝富士杂交组合的10个F1个体,这10个个体除了在红色或非红色果皮色泽上具有差别之外,其它的性状都是随机的。筛选了355条10bp随机引物,共扩增出2783条清晰地DNA带,平均每条引物扩增7.8条DNA带。其中有14个随机引物没有扩增出产物,占总筛选引物的3.9%。分离群体分组分析初步筛选出49个多态性引物,通过进一步在群体上进行验证,最终获得4个多态性标记,即S1289、S1235、S2107及S519,它们都能扩增出与红色性状相关的标记。S1235、S2107、S519均能在红色池上和红色个体上扩增出一条多态性条带,而S1289能在非红色池和非红色个体上扩增出一条多态性条带。估计S1289、S1235、S2107及S519扩增出的多态性片段的大小分别为:1200bp、1000bp、1200bp及1000bp。它们对F1群体色泽验证的符合率分别为:73.3%、71.7%、73.3%及71.7%。3.鉴于获得的多态性标记对果皮色泽判断的符合率不高,存在较大误差的现状,我们提出了双引物组合分析的方案。该方案只对双标记交换类型个体进行淘汰,这样使得获得的标记对色泽性状预测的准确率大幅度提高。群体上的分析表明,每个双引物组合对色泽判断的正确率均在90%以上。其中S1289-S2107标记组合可使红色性状预测的准确性达到98.3%,对色泽判断的正确率从单个引物的73.3%提高到98.3%。S2107-S519标记组合可使红色性状预测的准确行达到95%,对色泽判断的正确率从单个引物的73.3%和71.7%提高到95%。4.另外,将获得的4个多态性标记在几个栽培品种上进行了扩增,分析了它们在这些品种上的表现,大多数品种的表现与理论一致。5.据Cheng(1996)报道的一个与果实颜色相关的序列,合成了一对通用性引物。并在F1群体及几个栽培品种上进行了扩增,结果表明该标记F1群体色泽判断的误差率为11.7%。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