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同煤矿区农户生态足迹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6h】

大同煤矿区农户生态足迹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 国内外研究动态

2.1 国外研究动态

2.2 国内研究动态

3 研究区概况

3.1 自然环境概况

3.2 社会经济概况

3.3 环境状况

4 研究对象及样本选取

4.1 数据来源

4.2 生物资源账户和能源资源账户的选取

4.3 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的选取

5 大同矿区农户生态足迹的计算

5.1 生态足迹

5.2 生态承载能力

5.3 生态盈余

5.4 生态安全评价模型

5.5可持续性评价指数

6 农户生态足迹与环境的关系

6.1 农户生态足迹影响因子分析

6.2农户生活消费的环境影响

7 结论与展望

7.1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在国民经济与高速城镇化共同发展的进程中,居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升,走向共同富裕,与此同时,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暴露出了很多显在的或潜在的问题。近几年以来,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对所居住环境的不同资源的生产和消费水平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趋势,在变化中也不断完善着农村的能源消费结构。研究我国能源产出和消费的重点是探究农民在农村生活中对于能源的选择利用和消费情况,农村居民在农村生活所采取的不同种类的生物资源和使用能源的产出和消耗的数量,造成了农村能源用能构成的改变,这对农村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有了一定的影响,对带动农村周边的地区和城市的发展进程也构成了威胁,严重还会阻碍国家规划的能源、环境政策的实施限制国家在国际中的发展。目前对农村地区的能源消费有了多方面研究,但是对农村生产能量和生活能源的供需平衡进行研究的甚少,主要体现在农户在生物和能源上的生产和消费的平衡状态进行定量的分析。
  开发利用煤炭资源在社会主义阶段支撑了当时重工业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等都起着主导作用,但当时所造成的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对现代影响深远。煤炭的不可再生性以及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对环境的破坏,引起学术界和公众对煤炭产业和矿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高度重视。大同是煤炭重工业城市之一,由于煤炭开采、运输、利用等过程产生的问题对当地及周边地区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同时出现的大气污染、土地塌陷、水土流失、植被覆盖率低等问题日益加深。煤矿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及影响因子之间的复杂性,再加上资源开采利用等人为活动的干扰,使大同煤矿区生态环境受到了威胁,为此本文将研究对象设定为大同矿区的农村居民或在矿区生活的农村户口的居民,运用可以定量衡量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足迹法,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农村居民对于生物资源和能源的生产和消费两个方面,分析大同矿区的生态盈余状态,以大同矿区农户为单位进行的生态可持续性进行研究,对其中的显性和隐性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对大同煤矿区农户的生态足迹研究以下几个内容:概括研究方法生态足迹的背景,研究生态足迹的意义,在本文中采取的技术路线;归纳目前生态足迹方法的研究进展;大同矿区的研究概况;大同矿区农户生物资源和能源产出和能源水平分析;定量分析大同矿区农户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能力;依据分析结果,制定适合大同矿区农户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对策。
  研究结果表明:(1)本文选择了资源转型城市——大同矿区的农户作为研究对象,测算出2016年农户的人均生态足迹是5.35089 kg?hm2/cap,人均生态承载力是0.39241 kg?hm2/cap,人均生态赤字为4.95848 kg?hm2/cap,生态可持续指数为0.9317。(2)经过对生态足迹方法的测算能够得到可再生部分的农户生产性土地生态足迹占该地区可更新的34%,对大同矿区生态承载力的拉动效果不显著,但也不能忽略不计。生态足迹模型能客观体现区域的生态承载能力,定量地反映了区域发展的过程中人类对资源的产出和消耗,以便于更精确地阐述人类生产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的关系,为制定区域可持续发展规划提供建议。(3)从计算结果可以为促进大同矿区的可持续发展制定合理政策,大同矿区政府应加强对耕地的数量和质量进行维护,以保障区域生态承载力稳步提升;适度限制不可再生资源的开发,这样降低大同矿区的生态足迹;考虑到云冈石窟、晋华宫煤矿等资源,将旅游资源和相关企业的经营发展相结合,在生产中充分利用资源,增加出口产品附加值,带动大同的经济发展进入增值空间;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改善农户能源消费结构,促进农民的就业机会,使资源消费的生态足迹降低,保证大同矿区可持续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