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以中国“简”“少”美学思想分析减少主义设计及其应用探索
【6h】

以中国“简”“少”美学思想分析减少主义设计及其应用探索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减少主义设计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2 减少主义及其理论概述

2.1 减少主义概述

2.2 减少主义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

2.2.1 米斯·凡德罗的“less is more”思想

2.2.2彼得·贝伦斯的减少主义萌芽

2.2.3 阿道夫·卢斯的“装饰即罪恶”的思想

2.3 减少主义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

3 减少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概述

3.1 减少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3.2 中国传统思想的“减少主义”

3.2.1孔子哲学思想之“大礼必简”

3.2.2老子哲学思想之“无”、“少则得”

3.2.3魏晋时期玄学“贵无”、“实用”

3.2.4中国书画文学中的“品外之旨,画外之音”

4 减少主义设计的内涵

4.1 一目了然——信息传达的快速与准确

4.2 质而不野——纯粹的元素完成精致的表述

4.3 辞简理博——韵外之至,意味无穷,赋予人想象

5减少主义在中国的应用探索

5.1 图形之美

5.1.1 图形类别

5.1.2 “会看”、“会想”、“会创造”

5.1.3 减少主义图形的表现形式

5.2 文字之美

5.2.1 以图画传情达意——“图画”文字

5.2.2 以线条见情见性——书法

5.2.3 形美,意美——文字设计

5.2.4 减少主义文字的表现形式

5.3 色彩之美

5.3.1 生理反应

5.3.2 心理感受

5.3.3 减少主义色彩的表现形式

5.4 组合之美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 谢

展开▼

摘要

处于现如今信息化的时代,由于信息的繁杂以及人们对于快速获取信息的需求的影响,减少主义风格的设计作品开始逐渐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它们以自身别具一格的设计风格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一种设计潮流,甚至说是一种时尚。“少”风格的设计形式简洁,色彩简单纯粹,提倡功能第一性原则,当然形式并不会粗糙反而会更加精雕细琢从而希望以极少的内容来展现出至简至美的形式和能够给人无穷的深意的想象空间,从而达到质而不野、辞藻虽不多但却韵味十足,最终来形成一种“返璞归真”的自然情怀与“少而精,少而更好”的视觉感受。虽然这个风格在世界各地发展迅速,但是目前在中国发展时间不长,尚且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还存在很多的问题,特别是存在着众多的抄袭与模仿现象,因而就更需要去充分地探究减少主义理论的深层意义并且以此为基础来寻找一种合适的方法或者手段来提升整体的设计水平,使得中国目前缓慢进步的设计行业能够更好地适应快速发展的中国社会,故而就更加迫切地需要一条适合中国去走的全新的设计道路。 本文作者首先通过对西方的减少主义风格概念的简要阐释,并分析了减少主义的设计风格在西方形成的理论依据、社会背景与时代背景,从而对其形成与发展的脉络进行了详细的梳理;而后通过结合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少则得,多则惑”、“大乐必易,大礼必简”等等理论进行分析,总结出其中所具有的内涵和深意;最后将减少主义风格下的平面设计实践过程中的图形、文字、色彩三大基本元素排列组合的应用方法进行总结和概括,从而希望可以以中国传统的“简”“少”主义思想为理论基础,在具体的实践方法的指导之下得到一条适应中国的减少主义的设计发展道路,并且形成一套以简驭繁、以少胜多的中国“简少”风格的理论体系与实践方法,使具有中国特色的“简”“少”主义风格的设计作品能够在世界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

著录项

  • 作者

    冯永勤;

  • 作者单位

    山西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山西师范大学;
  • 学科 美术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阴耀耀;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高等教育;
  • 关键词

    中国; 美学; 思想分析; 设计;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