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宪政视野中的国家审计监督权研究
【6h】

宪政视野中的国家审计监督权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引言

一、国家审计监督权的本源剖析

二、国家审计监督权的宪政基础

三、国家审计监督权配置模式之分析

四、我国国家审计监督权运行的现状评价

五、完善我国国家审计监督权之建议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承诺书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展开▼

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施行十多年来,对于健全国家审计制度,维护财政经济秩序,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国家审计监督权的地位、性质、作用和功能,以及相应的制度,与现存的法治与经济环境产生新的矛盾和冲突。从宪政的高度,重新审视国家审计监督权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协调国家审计与国家宏观调控、规范市场行为、强化监督以及权力制约的关系。使其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的发展相适应,更好地维护财政经济秩序,推动我国审计事业的长远发展,进而促进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进程,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从国家审计监督权的本源出发,从权力的构成方面,阐述了国家审计监督权是经法律确认,向纳税人负责的,由法定机构和职业人员审查国家成本核算和国家实现公共财政效能的一项国家权力。突出了该权力的法定性、独立性和专项监督的本质属性。通过把握古今中外的历史脉络,进一步认识国家审计监督权的发展和演变。站在宪政的高度,深刻地揭示了人民主权思想作为这一权力存在的基本理念,即国家审计监督权来源于人民,权力最终归结于人民权利的让渡。同时围绕权力制约的宪政核心,阐述了国家审计监督权在权力制约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对权力制约的依据和内容。并从法治原则的三个层面,即法律至上、程序正义、公开透明,奠定了国家审计监督权行使的现代基石。 本文通过历史的、比较的、实证考察的研究方法,在比较立法型、司法型、行政型、独立型等四种权力配置模式的前提下,分析了该权力在不同模式中与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错综复杂的关系,深入探讨了国家审计监督权在运行过程中的权力地位、体制模式、监督效果、具体制度、审计环境等,特别是对《审计法》修订后仍然存在的问题,以及修订前存在、修订后仍没有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强化国家审计监督权为人民服务的理念,逐步转变国家审计监督权的配置模式,进一步规范国家审计监督权的运行程序,加快落实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同时完善监督国家审计监督权的机制等具体建议。以期国家审计的权力能够充分发挥其监督其他国家权力的作用,实现权力建构的初衷,达到维护“纳税人”权利的目的,为我国国家审计法治化的实现培育营养而丰富的土壤。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