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行政监督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6h】

我国行政监督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承诺书

引言

第一章 我国行政监督体制及改革概述

1.1我国行政监督体制的理论依据

1.1.1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监督理论

1.1.2毛泽东、邓小平的监督理论

1.2我国行政监督体制的源渊

1.3我国行政监督体制的基本框架

1.4行政监督体制的恢复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

1.4.1完善和健全机构

1.4.2完善和健全各种制度

1.4.3加强群众监督

第二章 我国行政监督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2.1行政监督主体缺乏独立性、权威性,造成“难监”现象

2.1.1行政监督机构配置不合理

2.1.2人大监督难以发挥有效作用

2.1.3司法机关难的监督作用未完全到位

2.1.4舆论监督比较软弱

2.2行政监督的法制化程度不高,造成“漏监”现象

2.3行政监督部门的自身建设不完善,造成“不监”现象

2.4行政监督体制缺乏整合,造成“乱监”现象

2.5监督形式与内容单一化,造成“缺监”现象

2.6行政监督运行过程及结果缺乏透明度和公开性,造成“软监”现象

第三章 行政监督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及主要措施

3.1行政监督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

3.1.1完善宪政体制是方向

3.1.2提高行政效率是目的

3.1.3制约行政权力泛化是关键

3.1.4遏制行政腐败是重点

3.1.5完善监督制度是保障

3.2行政监督体制改革需要把握的两个着重点

3.2.1确立以权力制约权力的思想,大胆地借鉴西方经验

3.2.2充分发挥行政相对人对行政主体的监督作用

3.3行政监督体制改革的主要措施

3.3.1推进民主建设、加强党的监督

3.3.2建立行政监督的垂直领导体制

3.3.3加强行政监督立法工作,实行行政监督法制化

3.3.4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无论是欧美发达国家,还是亚非拉发展中国家,都纷纷出台一系列政策,旨在推动“政府再造”。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行政效率成为时代的要求。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确立,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总之国内外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客观上要求我国行政体制作出相应的改革。行政体制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兼顾多方。行政监督作为行政管理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对于保证行政决策的贯彻执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行政监督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是其他各方面行政改革措施得以落实的保障。基于上述认识,本文认真分析了我国当前行政监督体制存在的各种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就如何完善我国行政监督体制作了全面深入的探讨。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回顾了我国行政监督体制形成的历史过程和改革开放以来行政监督体制改革的进展状况。我国的行政监督体制是在革命根据地政权建设中逐步形成的,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而最终确立。受巴黎公社和苏联的影响显而易见,同时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形成了以共产党党内监督为核心包括多元监督主体在内的完备的监督体系,在政权建设和经济发展中保证了政治权力合理、有序的运行。改革开放以来,适应国内、国际形势的发展,我国的行政监督体制作出了相应的一系列调整,逐步同国际接轨。 第二部分,分析了我国行政监督体制的现状,在肯定我国行政监督体制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深入探讨了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简要概括为六个方面:一、行政监督主体缺乏独立性、权威性,造成“难监”现象。二、行政监督的法制化程度不高,造成“漏监”现象。三、行政监督部门自身建设不完善,造成“不监”现象。四、行政监督体制缺乏整合,造成“乱监”现象。五、监督形式与内容单一化,造成“缺监”现象。六、行政监督运行过程及结果缺乏透明度和公开性,造成“软监”现象。上述问题的产生,除了历史遗留和落后的体制难以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也有思想认识上不够重视,行政监督体制改革相对滞后的原因。 第三部分,针对上述问题,就我国行政监督体制改革的原则、思路、具体举措提出了相应的看法。我国的行政监督体制改革必须置身于全球视野下,破除传统左的思想禁锢,大胆地吸收借鉴世界各国包括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好的做法,充分发挥行政相对人的作用,走制度创新之路。具体来讲,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推进民主,加强党的监督。二、建立行政监督的垂直领导体制。三、加强行政监督立法工作,实行行政监督法制化。四、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文中有关吸收借鉴西方发达国家行政监督的经验,走制度创新之路;重视行政相对人在行政监督中的作用;“经济人”假设的分析问题的角度,以往学术著作中阐述不是很多,有一定的新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