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后卫现状分析
【6h】

我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后卫现状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承诺书

1.前言

1.1研究背景

1.1.1中国篮球运动的起源

1.1.2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的发展历程

1.2研究现状

1.3选题意义

2.研究对象和方法

2.1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2.2.2录像观察法

2.2.3调查访问法

2.2.4数理统计法

2.2.5对比分析法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CBA男子篮球职业联赛各球队后卫年龄、身高、体重情况分析及对策研究

3.2CBA后卫队员和NBA后卫队员在比赛中各项指标分析及对策研究

3.3CBA后卫队员在比赛中数据比例的比较分析及对策研究

3.4CBA后卫队员进攻指标占全队比例比较分析及对策研究

3.52004年—2007年CBA后卫队员得分能力比较分析及对策研究

3.62004年—2007年CBA后卫队员投篮得分方式的比较分析及对策研究

3.72004年—2007年CBA后卫队员控制球、支配球能力比较分析及对策研究

4.讨论与小结

4.1讨论

4.2小结

5.建议

参考文献

附件1:蓝球后卫技战术指标调查问卷1

附件2:蓝球后卫技术指标的调查问卷2

2004年CBA后卫队员各项数据

2005年CBA后卫队员各项数据

2006年CBA后卫队员各项数据

个人简况

研究生在读期间所研究的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现代篮球运动正朝着高、快、准、对抗矛盾日趋激烈的方向发展。注重攻守平衡已成为当今篮球运动发展的主流。但从雅典奥运会男篮比赛情况来看,中国篮球运动的发展已经落后,虽然进入八强,总体表现可以说是差强人意。后卫(Guard)是场上战术的组织者和指挥者,往往是一个队的核心。后卫队员的思想修养、技术水平、战术意识、组织能力和得分能力,直接影响该队的风格和水平。组织后卫发展脱节的问题尽管已经引起国内篮球届人士的重视。但由于客观的原因所制,关于组织后卫比赛能力的研究依然缺乏系统性、合理性、科学性,尚未形成完整的综合性概括、归纳与创新。 中国的篮球运动经过广大篮球从业人员、专家的努力,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经过了近10年时间,职业化、商业化已深入人心,一批批的优秀篮球运动员不断涌现。姚明、王治郅、巴特尔、易建联、唐正东等高大队员的出现,使得中国男篮有了各国都为之羡慕的号称“移动长城”的内线;前锋位置也涌现出了许多条件好的苗子。在28届奥运会上,中国男篮的平均身高2.02米,已经达到了世界一流强队的高度,中国队虽然最终艰难的获得了第八名,但比赛中表现出来的与欧美篮球强队的差距却令人震惊!然而近几年来,中国男篮在世界大赛中的成绩不仅没有能够实现突破,而且还接连失利,整体水平有下滑的趋势。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与世界强队的差距也是全方位的,而其中后卫线能力的欠缺是不容回避的重要原因之一。 以期本文的研究能对引导、指导、改进中国组织后卫比赛能力不强问题提供理论支持和源动力,为我国篮球事业的发展奉献一分自己的力量。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专家访问法、数理统计法,通过对参加2004年-2007年三个赛季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的后卫队员作为研究对象,对各支参赛队的后卫进行现状分析,研究结果如下: (1)中国男篮后卫全队配合意识很强,在无对抵抗或弱对抗情况下,投篮命中率很高。 (2)中国男篮后卫队员投篮意识不强,得分能力较差,而且得分手段单一,在进攻中,只侧重于全队的组织,而不注重个人的攻击,突破意识不强,并且突破能力差。 (3)中国男篮后卫控制球能力和世界强队后卫相比没有差别。但是支配球能力差,具体表现在传球的技术不过硬,传球的方式不多,传球速度较慢,过于暴露传球的意图,助攻传球、妙传球等有攻击性的传球的次数不多。 (4)中国男篮后卫发动快攻的成功率较高,但是发动快攻的意识不强,过于求稳,浪费了许多快攻的机会。 (5)中国男篮后卫身体素质较差,力量素质明显不足,对抗能力弱。 (6)中国男篮后卫抢前场篮板球的意识和能力较弱,连续起跳的能力不足(7)中国男篮后卫心理素质不稳定,遇到对手紧逼防守时,不能很好地控比赛节奏,难以组织全队流畅的进攻。 本文针对研究结果,依据篮球运动的基本理论,结合中国男篮后卫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提高后卫进攻能力的对策。为了中国男篮能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获得理想的成绩,就必须加强对我国后卫的培养,提高他们的全面能力。从后卫这一环节深入分析中国队和世界篮球强队的差距,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为我国男篮的发展提供参考。 1.在新形式下继承和发扬传统优点,消除软肋,形成新的风格; 2.科学训练,加紧培养全面型后卫队员; 3.走出选材误区,完善篮球运动员培养体系; 4.加快提高中国篮球教练员的执教水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