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一株油松毛虫病原真菌卵孢白僵菌的研究
【6h】

一株油松毛虫病原真菌卵孢白僵菌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1 油松毛虫的概述

1.2 病原白僵菌的研究概述

1.3 虫生真菌对昆虫致病机理的研究

1.4 白僵菌毒素的研究概述

1.5 本文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第二章 病原菌菌株的采集、分离、培养及菌株的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油松毛虫染病虫尸

2.1.2 培养基

2.1.3 仪器和试剂

2.1.4 白僵菌的分离

2.1.5 杀虫试验

2.1.6 载片观察法

2.1.7 菌落生长速率的测定

2.1.8 菌落产孢量的测定

2.1.9 孢子萌发率的测定

2.2 结果与分析

2.2.1 菌株的分离

2.2.2 菌株的回接杀虫试验

2.2.3 菌株鉴定

2.2.4 菌落的生长速率

2.2.5 菌落的产孢量

2.2.6 不同温度和相对湿度对孢子萌发率的影响

2.3 讨论

第三章 白僵菌毒素的分离纯化及其化学成分的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菌种

3.1.2 培养基

3.1.3 仪器和试剂

3.1.4 斜面培养

3.1.5 液体培养

3.1.6 毒素的提取

3.1.7 白僵菌粗提液杀虫试验

3.1.8 流动相的选择

3.1.9 毒素的初步分离

3.1.10 白僵菌毒素杀虫试验

3.1.11 毒素化学成分的鉴定

3.1.12 已鉴定出的毒素组分纯品的杀虫试验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毒素粗提物及其对油松毛虫的杀虫活性

3.2.2 毒素粗提物的初步分离及对松毛虫的杀虫活性

3.2.3 毒素物质的化学成分及其对油松毛虫的杀虫活性

3.3 讨论

第四章 卵孢白僵菌固体发酵培养基的初步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供试菌种

4.1.2 培养基

4.1.3 仪器和试剂

4.1.4 菌株的培养

4.1.5 卵孢白僵菌固态发酵培养基配方的确定

4.1.6 培养基初始含水率的确定

4.1.7 菌落产孢量的测定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固态发酵培养基的配方对卵孢白僵菌产孢量的影响

4.2.2 培养基初始含水率的确定

4.3 讨论

第五章 总结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声明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图版

展开▼

摘要

油松毛虫(Dentrolimus tabulaeformis Tsai et Liu)属鳞翅目(Lepidoptera)枯叶蛾科(Lasiocampidae)松毛虫属(Dendrolimus),是我国北方森林危害最大的食叶害虫。以往对油松毛虫的防治主要依赖飞机喷洒杀虫剂和林间施放烟雾剂等化学防治手段。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启动,采用生物方法防治油松毛虫对保护森林生态系统防止环境污染显得特别重要。本文从承德地区油松林内,采集油松毛虫越冬幼虫的致病虫尸,分离出一株致病菌株,研究了该菌株的形态特征、分类地位、生物学特性、固体培养、液体培养、代谢毒素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
  1.分类地位:经形态学特征鉴定所得到的菌株为半知菌亚门(Deuteromycotina)丝孢纲(Hyphomyceres)丝孢目(Hyphomycetes)白僵菌属(Beauveria)的卵孢白僵菌(Beauveria tenella)。
  形态特征为:菌丝棉絮状,表面色泽白色,在PDA培养基上呈不同程度的浅紫色至红色,菌丝长而细,直径1.5-2.0μm,具有隔膜。产孢细胞有各种形状,膨大的至细丝状生于主干的分枝上,或与主轴呈直角的小枝梗上聚集成紧密的头状。孢子亚圆至椭圆形,长直径为2.0μm-6.0μm,短直径1.5μm-3.0μm,生于产孢细胞顶端所延伸的“之”字型丝状器上。
  生物学特性:该菌株在温度20℃-25℃范围内最适宜生长,生长速率达到0.7cm/d-0.8cm/d,产孢量达到3.6×108个/cm2-4.2×108n/cm2。在温度为25℃,相对湿度在75%时,孢子萌发率可达93.2%。
  2.代谢毒素:对这株卵孢白僵菌进行了液体培养,其发酵液的乙酸乙酯粗提物对油松毛虫具有杀虫活性,校正死亡率为42.52%。对粗提物进行了硅胶色谱分离,共得到6组物质,其中第6组物质对油松毛虫的校正致死率达80.26%。利用GC/MS对第6组物质进行分析,其包括17个组分,其中相对含量大于10%的有:2-哌啶酮占14.02%,2-香豆满酮占47.10%,六氢化-吡咯环[1,2-a]吡嗪-1,4-二酮占21.05%。用其中的2-哌啶酮和2-香豆满酮分别对油松毛虫进行杀虫试验,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3.32%和91.61%,证明这两种物质为高杀虫活性的毒素物质。
  3.固体培养:对该菌株的固体扩大培养条件的试验,筛选出产生孢子量最多的固体培养基配方为60%麦麸+5%谷壳+30%玉米粉+5%黄豆粉,其产孢量可达1.94×109;确定了培养基最初的适宜含水率控制在45%-50%。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