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环糊精—蒽醌超分子荧光探针用于金属离子测定的研究
【6h】

环糊精—蒽醌超分子荧光探针用于金属离子测定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一章 概论

1.1 超分子化学简介

1.2 环糊精概述

1.2.1 环糊精的结构特性

1.2.2 环糊精包合作用的研究进展

1.2.3 环糊精包合物的应用

1.3 蒽醌类化合物的研究现状

1.3.1 蒽醌类化合物简介

1.3.2 蒽醌类化合物分析测定的研究动态

1.3.3 蒽醌类化合物检测金属离子的研究进展

1.4 立题背景和主要研究内容

1.4.1 立题背景

1.4.2 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之处

参考文献

第二章 1,8-二羟基蒽醌与环糊精的包合及对镁离子的测定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3 结果与讨论

2.3.1 1,8-二羟基蒽醌的紫外光谱及荧光光谱

2.3.2 1,8-二羟基蒽醌与不同环糊精的包合作用

2.3.3 pH的影响

2.3.4 1,8-二羟基蒽醌-β-CD包合物与Mg2+的作用

2.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1,4-二羟基蒽醌与环糊精的包合及对铝离子的测定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3 结果与讨论

3.3.1 1,4-二羟基蒽醌的紫外光谱及荧光光谱

3.3.2 1,4-二羟基蒽醌与不同环糊精的包合作用

3.3.3 pH的影响

3.3.4 1,4-二羟基蒽醌-β-CD包合物与Al3+的作用

3.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1,2-二氨基蒽醌与环糊精的包合及对银离子的测定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3 结果与讨论

4.3.1 1,2-二氨基蒽醌的紫外光谱及荧光光谱

4.3.2 1,2-二氨基蒽醌与不同环糊精的包合作用

4.3.3 pH的影响

4.3.4 1,2-二氨基蒽醌-β-CD包合物与Ag+的作用

4.3.5 核磁实验

4.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1,4-二氨基蒽醌与环糊精的包合及对金属离子测定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3 结果与讨论

5.3.1 1,4-二氨基蒽醌的紫外光谱及荧光光谱

5.3.2 1,4-二氨基蒽醌与不同环糊精的包合作用

5.3.3 1,4-二氨基蒽醌-β-CD包合物与金属离子的作用

5.4 结论

参考文献

攻硕期间发表论文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第一章:简述了环糊精的结构特性,环糊精包合作用的研究进展及环糊精包合物的应用。概述了蒽醌类化合物分析测定的研究动态及蒽醌类化合物检测金属离子的研究进展。
  第二章: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不同环糊精与1,8-二羟基蒽醌之间的包合作用。在适量β-CD存在下,1,8-二羟基蒽醌与镁离子在NH4OH碱性介质中生成的配合物具有强的荧光发射。镁离子浓度在2-20μmol/L范围内与荧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由此建立了水溶液中镁离子的荧光分析方法。检测限为0.19μmol/L,精密度为0.63%。
  第三章: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不同环糊精与1,4-二羟基蒽醌之间的包合作用。在适量β-CD存在下,1,4-二.羟基蒽醌与铝离子形成的配合物具有强的荧光发射。铝离子浓度在10-80μmol/L范围内与荧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由此建立了水溶液中铝离子的荧光分析方法。检测限为2.33μmol/L,精密度为0.92%。
  第四章:1,2-二氨基蒽醌与环糊精形成的包结物具有强的荧光发射。Ag+对1,2-DAAQ-β-CD包合物的荧光具有猝灭作用,荧光强度的改变符合Stern-Volmer猝灭方程。在pH=9,T=60℃的条件下,Ag+的浓度在5.0×10-6~4.0×10-5 mol/L范围内,F0/F与Ag+的浓度成线性关系,由此可以测定水溶液中的Ag+。方法的检测限为2.66×10-7 mol/L,精密度为0.73%。
  第五章:采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光谱法研究了不同环糊精与1,4-二氨基蒽醌之间的包合作用。Ag+和Cu2+对1,4-DAAQ-β-CD包合物的荧光均具有猝灭作用,荧光强度的改变符合Stern-Volmer猝灭方程。由猝灭常数可知,Ag+的猝灭作用大于Cu2+。该方法测定Ag+和Cu2+的检测限分别为5.33×10-6mol/L和9.23×10-6 mol/L。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