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太宽河自然保护区板栗群落数量生态学研究
【6h】

太宽河自然保护区板栗群落数量生态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区域自然地理概况

1.3 研究进展

1.3.1 数量分类与排序研究进展

1.3.2 物种多样性研究进展

1.3.3 生态种组研究进展

第二章 板栗群落的数量分类与排序

2.1 引言

2.2 研究方法

2.2.1 野外取样

2.2.2 数据处理

2.2.3 数据分析

2.3 结果

2.3.1 TWINSPAN分类

2.3.2 DCA排序

第三章 板栗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3.1 引言

3.2 研究方法

3.2.1 野外调查

3.2.2 数据分析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板栗群落的多样性与群落类型的关系

3.3.2 板栗群落的多样性与群落结构的关系

3.3.3 板栗群落的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3.3.4 多样性指数之间的关系

第四章 板栗群落的生态种组分析

4.1 引言

4.2 研究方法

4.2.1 野外调查

4.2.2 数据分析

4.3 结果与讨论

4.3.1 Fisher精确检验

4.3.2 Spearman秩相关分析

4.3.3 群落正负关联比和显著率

4.4 生态种组的划分

第五章 结论

5.1 数量分类与排序研究结果

5.2 群落多样性研究结果

5.3 生态种组的研究结果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声明

展开▼

摘要

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属壳斗科栗属,是一种经济价值高,用途广泛的乔木树种。本文以太宽河自然保护区的野生板栗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植被数量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包括群落的分类与排序、物种多样性及种间关系等,定量地分析了野生板栗群落及其与环境的生态关系,以期为板栗种群和群落的恢复、保护及资源合理利用等提供理论依据。
  应用TWINSPAN等级分类方法把群落42个样方划分为11个群丛,分类结果很好的反映了植物群落类型与环境梯度的关系。DCA排序结果表明:样方DCA排序图第一轴基本上反映了植物群落在其生境中的坡度和坡向的变化,从左到右,坡度有逐渐增大的趋势;而坡向的变化趋势为阴坡→半阴坡→半阳坡→阳坡。同时,排序图也反映了群落的人为干扰情况。第二轴反映的群落与环境关系不太明显。但排序图的对角线反映了植物群落与死地被层盖度的变化情况。37个优势种的DCA二维排序图反映出,第一轴从左到右,坡度逐渐增大,坡向从阴坡、半阴坡向半阳坡、阳坡转变;排序图从左下方到右上方死地被层盖度逐渐增大。
  采用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对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并用方差分析的方法分析各群丛间多样性指数的差异程度。结果表明:各群丛间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之间存在差异,群丛Ⅴ和Ⅺ的丰富度指数R0和多样性指数H'较高,而群丛Ⅲ、Ⅷ、Ⅸ的丰富度指数R0和多样性指数H'都较低。λ指数与H'指数表现出明显相反的变化趋势。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各群丛间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差异不显著,各群丛的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之间的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差异也不显著。说明了板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主要由灌木层多样性决定。
  采用Fisher精确检验、Spearman秩相关分析并结合聚类分析对板栗群落的生态种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灌木层具有较高水平的相关种对,草本层次之,乔木层最少。群落各层之间以及群落之间正关联比稍大于负关联比,正显著率略大于负显著率,说明板栗群落正处在波动期间。依据优势种的聚类分析以及种间关系结果,结合种群的生态特征,将太宽河自然保护区野生板栗群落37个优势种划分为4个生态种组,分别是板栗种组、连翘种组、野蔷薇种组、灰栒子种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