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社会科学中的贝叶斯方法研究
【6h】

社会科学中的贝叶斯方法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导言

1.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2.国内外研究现状

3.本文研究方法及结构

4.本文研究的难点及创新点

第一章 社会科学中贝叶斯方法的引入

1.1 贝叶斯方法概述

1.1.1 贝叶斯方法中的基本概念

1.1.2 贝叶斯统计推断的方法论基础

1.2 贝叶斯方法引入的必要性

1.2.1 客观主义概率解释

1.2.2 客观主义方法在社会科学中的局限性

1.3 贝叶斯方法引入的可行性

1.3.1 主观主义概率解释

1.3.2 贝叶斯方法在社会科学中的合理性

第二章 社会科学中贝叶斯方法的应用

2.1 经典统计推断方法在政治科学中的困境

2.2 贝叶斯统计推断方法在政治科学中的应用

第三章 社会科学中贝叶斯方法的意义

3.1 贝叶斯方法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

3.1.1 韦伯“理想类型”面临的困境及出路

3.1.2 社会科学客观性的贝叶斯辩护

3.2 贝叶斯方法因果分析的功能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声明

展开▼

摘要

当代西方社会科学在寻求其制度合法化、研究对象客观化、研究方法精确化等方面一直处于自然主义与反自然主义的二元争论之中。实证主义者孔德等人欲求发现社会科学的普遍规律,将自然科学方法运用到社会科学的一切领域,然而他们却忽略了社会科学研究主体主观性的存在,这一弱点遭到反自然主义者狄尔泰、韦伯等人的多方责难。两者在试图给出社会科学的新“范式”上进行着如火如荼的争论,然而他们却无法避免各自方法论层面的缺陷,以致争论愈演愈烈。那么社会科学到底能否达到自然科学那样的精确性、客观性,能否找出其潜在的运行规律,这也是当代社会科学哲学关注的核心议题。
  伴随着自然主义与反自然主义之争,对于概率的解释出现了频率学派的概率解释与贝叶斯学派的概率解释。频率学派基于重复机制从本体论层面把概率解释为事件发生的相对频率的极限,贝叶斯学派则基于经验从认识论层面把概率解释为事件发生可能性的个人信念。社会科学中的现象之所以复杂、难以预测,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主观性的介入,而无法达到主观际的有效性。贝叶斯方法以先验概率的形式将主观性定量化,并且融入到分析之中,对于复杂现象给予了合理的解释和和预测,从而使社会科学的客观性及因果性得以凸显,为社会科学的科学性提供了强有力的辩护。
  本文导言部分着重考察了当代西方社会科学研究中自然主义与反自然主义之争的核心问题。第一章在考察了频率学派方法论应用于社会科学的局限性这一基础上,引入了对于社会科学研究更具有效性的贝叶斯方法,并对之合理性进行了详细阐述。第二章具体考察了贝叶斯方法在比较政治学中对于模型系数的精确估计,论述了贝叶斯方法在具体社会科学学科中的可操作性。第三章针对韦伯“理想类型”这一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不足之处,论述了贝叶斯方法对于社会科学的客观性、因果分析的可能性给出了更具说服力的有效说明,为自然主义与反自然主义之争提供了一条可行的贝叶斯解决方案。贝叶斯方法以其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私人性和公共性的统一这一独特的方法论魅力,将成为社会科学研究中一次方法论的革新,将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一种新的研究“范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