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两种内酯类染料的显色反应及其应用研究
【6h】

两种内酯类染料的显色反应及其应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隐色体染料简介

1.2 隐色体染料的分类

1.2.1 螺环吡喃类

1.2.2.醌类

1.2.3.吩噻嗪类

1.2.4.三芳甲烷类

1.2.5.苯酞类

1.2.6.荧烷类

1.2.7.四氮唑盐类

1.3 内酯类染料

1.3.1 苯酞类染料

1.3.2 荧烷类染料

1.4 内酯类染料的显色反应

1.4.1 显色剂

1.4.2 显色机理

1.5 内酯类染料研究进展

1.5.1 苯酞染料研究进展

1.5.2 荧烷染料研究进展

1.6 内酯类染料的应用

1.6.1 无碳复写纸

1.6.2 示温材料

1.6.3.纺织印花

1.6.4.防伪作用

1.6.5.分析测试

1.7 固相合成法

1.8 立题背景、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8.1 立题背景

1.8.2 研究内容

1.8.3 创新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红色素-16的显色反应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试剂与仪器

2.2.2 实验原理与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红色素-16与酸的显色反应

2.3.2 红色素-16与金属离子的显色反应

2.3.3 红色素-16与酸和金属离子反应络合比的测定

2.3.4 表面活性剂对红色素-16显色的影响

2.3.5 光照对红色素-16显色稳定性的影响

2.3.6 温度对红色素-16显色的影响

2.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荧烷紫的显色反应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试剂与仪器

3.2.2 实验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荧烷紫与酸的显色反应

3.3.2 荧烷紫与金属离子的显色反应

3.3.3 表面活性剂对荧烷紫显色的影响

3.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两种染料在白板笔墨水中的应用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试剂与仪器

4.3 结果与讨论

4.3.1 色料的选择与制备

4.3.2 色料溶解度的测定

4.3.3 白板笔墨水配方的确定

4.4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声明

展开▼

摘要

第一章:简要概述了隐色体染料的分类及性质,详细介绍了两种内酯类染料,即苯酞类和荧烷类染料,及其显色所用的显色剂以及显色机理,并对两种染料的研究进展及应用进行了综述。此外,简单介绍了固相合成法。
  第二章:采用紫外光谱法对苯酞类隐色体染料3,3-双(2-甲基-1-辛基-1氢-吲哚-3基)苯酞(红色素-16)与几种常见酸和金属离子的显色反应进行了研究,测定了络合物的络合比和不稳定常数,比较其显色效果,并考察了不同表面活性剂、光照及温度对其显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红色素-16与不同显色剂形成络合物的络合比均为1∶1;不同的酸作为显色剂,盐酸的显色效果最好,摩尔吸光系数为1.976×104L·mol-1·cm-1;不同的金属离子作为显色剂时,Al3+和Sn4+显色效果较好,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5.500×104和5.780×104L/mol·cm,比盐酸的更大,其中Sn4+与红色素-16的络合物不稳定常数最小,最稳定;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以及光照对红色素-16的显色有脱色作用,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温度对其几乎无影响。
  第三章:采用紫外光谱法对9'-(2-甲基苯氨基)苯并荧烷(荧烷紫)与几种常见酸和金属离子的显色反应进行了研究,考察了不同表面活性剂对显色体系吸收光谱的影响和并测定了络合物的吸光系数。结果表明:不同酸与荧烷紫显色形成络合物的吸收常数大小依次为:盐酸>硫酸>草酸>邻苯二甲酸>水杨酸,其中盐酸的反应最灵敏;金属离子中Al3+和Sn4+的显色效果最好,吸光系数均为1.47×105mL/g·cm;表面活性剂对荧烷紫和盐酸的显色影响与红色素-16相似,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无影响,而非离子型和阴离子型均有不同程度的脱色效果。由此推断,金属离子的显色效果比酸类好,形成的络合物稳定性较高,可作为实际应用中的显色剂。
  第四章:筛选出色度高且能用水褪色的络合物,采用固相合成法制备了该化合物,并将其应用于白板笔墨水所用色料,通过溶剂、成膜剂、表面活性剂、保湿剂等配方的优化,研制既可干擦又可湿擦的新型白板笔墨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