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农村建设视域下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
【6h】

新农村建设视域下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引言

第一章 新农村与劳动力概述

1.1 劳动力概念及特质

1.1.1 劳动力概念

1.1.2 劳动力的特征

1.1.3 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

1.1.4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情况回顾

1.1.5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相关理论

1.2 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内容与目标要求

1.2.1 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

1.2.2 新农村建设对农村发展的现实意义

第二章 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状况

2.1 当前新农村建设状况

2.1.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绩

2.1.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2 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状况

2.2.1 社会有限需求限制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2.2.2 制度障碍割裂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空间

2.3 新农村建设对于改善农村劳动力结构的作用

第三章 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劳动力失衡成因分析

3.1 农业现代化水平低、农业生产风险大,造成大量劳动力流失

3.1.1 农业现代化水平低,不能有效的吸纳冗余劳动力

3.1.2 农业生产风险大,造成大量劳动力流失

3.2 发展环境滞后,促使农业劳动力大量向才城市转移

3.2.1 产业发展环境滞后,不利于优势产业的发展

3.2.2 制度环境落后,人力趋向于城市

3.3 城乡经济差距、社会差距的扩大,制约着农村剩余劳动力顺畅转移

3.3.1 城乡经济差距阻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3.3.2 城乡社会差距延缓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3.4 劳动力综合能力差,制约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正常转移

3.4.1 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

3.4.2 “一大、六低、一弱”是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素质的现实状况

第四章 实现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劳动力均衡的有效途径

4.1 转变工作思路,充分认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本质和重要性

4.2 坚持科学统筹,遵循农村劳动力转移规律

4.3 加强管理引导,积极鼓励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创业

4.4 加快农业发展,增强农村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力

4.5 强化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科学文化素质

4.6 明确政府责任,提政府高公共管理服务能力

4.7 统筹城乡发展,清除劳动力流动的制度藩篱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承诺书

声明

展开▼

摘要

农村剩余劳动力是特指我国一定的社会生产力条件下,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农村在实现了快速发展的同时,因现时农村生产力无法容纳而产生的超过农村生产力实际需要的那部分农村社会劳动者。可以说,在我国农村实行体制改革之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产生是对我国农村经济体制变迁、改革、发展的全部内容的深动反映。同时也是我国实现工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农业现代化的必然结果。一方面,我们可以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产生这一历史现象中体会到中国社会的发展变革,体验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解放;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又不能否认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现,是我们迫切需要认真解决和处理的发展难题。妥善处理好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是我国加快实现城镇化、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必须加以解决的难题。党和政府历来重视农村工作,尤其是在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党的十六大后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提供了契机。
   本文正是结合这样的历史背景,通过对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深入的调研和思考。从对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相关基本理论概述、现阶段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基本概况、新农村建设对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劳动力和谐关系构建四个方面入手,力求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找到破解制约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这一问题的途径。从而更好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更好实现农村经济社会更好更快的发展。正因如此,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