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21世纪以来《运城日报》发展变化研究
【6h】

21世纪以来《运城日报》发展变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引言

选题目的及意义

研究现状综述

研究方法

第一章 《运城日报》历史沿革

1.1 《运城日报》初创期(1971-1976)

1.2 《运城日报》成长期(1977-1983)

1.3 《运城日报》壮大期(1984-2000)

1.4 《运城日报》成熟期(2000-2013)

第二章 《运城日报》传播规模分析

第三章 《运城日报》传播内容分析

3.1 《运城日报》报道内容及议程设置

3.2 《运城日报》版面及栏目内容介绍

3.3 《运城日报·农村版》内容介绍

3.4 《运城日报》内容特点

3.4.1 既向党委负责,又向读者负责

3.4.2 重视“三农”及“文化”报道,突出“地方”特色

3.4.3 重视典型报道,挖掘新闻深度

3.4.4 重视民生报道,凸显人文关怀

第四章 《运城日报》传播手段分析

4.1 报道题材多种多样

4.2 报道语言通俗易懂

4.3 版面设计新颖大方

第五章 《运城日报》传播效果分析

5.1 《运城日报》对政治的影响

5.2 《运城日报》对经济的影响

5.3 《运城日报》对文化的影响

5.4 《运城日报》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第六章 媒介融合时代《运城日报》发展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6.1 媒介融合时代《运城日报》发展所面临的困境

6.1.1 传播规模过于受限

6.1.2 新闻专业主义缺失

6.1.3 信息传播时效性较差

6.1.4 负面报道缺失

6.2 媒介融合时代《运城日报》发展新要求

6.2.1 坚持内容为王,创造更多新闻精品

6.2.2 注重深度报道,打造新闻评论知名品牌

6.2.3 重视版面效果,加强视觉吸引

6.2.4 顺应时代需求,加强媒介融合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承诺书

声明

展开▼

摘要

《运城日报》是中共运城市委、市政府的机关报,运城地区一级党报,为运城市最具权威性,最有影响力,发行量最大,覆盖密度最广的报纸。该报从创刊之初就保持着不断创新、不断开拓的发展势头,在全省颇具影响,曾有北雁(雁北报)南运(运城报)之美誉。进入21世纪以来,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媒介环境,《运城日报》顺应时代潮流,追求创新、勇于变革,逐步扩大其在运城地区的市场占有率及其在读者中的传播效应。
   在本论文研究过程中,笔者使用了随机抽样法、内容分析法、文献研究法对21世纪以来的《运城日报》进行数据统计与综合分析,并通过对《运城日报》的历史发展状况、传播规模、传播内容、传播手段、传播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积累其办报经验并总结历史教训,在结合当前媒介生态环境现状的基础上,对《运城日报》未来的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同时也通过对该报的研究,了解21世纪以来,运城地区的发展历程以及报纸变革与社会变革的必然联系。
   《运城日报》从1971年创刊至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本论文第一章就根据其发展的不同程度,将这40年的发展历程化分为初创期(1971-1976)、成长期(1977-1983)、壮大期(1984-2000)、成熟期(2001-2013)四个阶段,并对该报在这四个阶段中的发展状况做出了简要概述;本论文第二章对21世纪以来《运城日报》的传播规模进行了数据统计与分析,以期对该报的传播现状进行简要了解并对其新时期传播规模的扩大提出了新的要求;本论文第三章对《运城日报》的传播内容进行了简要分析与介绍,主要体现在对其栏目内容以及该报最具特色的版面《运城日报·农村版》的分析上;本论文第四章从报道体裁、报道语言、版面设计的角度对《运城日报》的传播手段进行了简要分析,总结优点并提出建议;本论文第五章从广义的角度宏观分析近十年来《运城日报》对运城市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影响,以期对报刊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做出浅显分析;本论文第六章则结合新时期媒介生态环境的变化深入分析了新媒体冲击下《运城日报》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如传播规模过于受限、新闻专业主义缺失、信息传播时效性较差、负面报道缺失,并提出,面对新媒体的强势冲击,《运城日报》不应该遵循守旧、止步不前,而应该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新媒体的严峻挑战,除继续提高报纸品质,提升竞争能力之外,还要在此基础上充分借鉴新媒体的优势资源,不断践行改革创新,注重在新形势下媒介的融合与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