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云冈石窟莲花装饰纹样的调查研究
【6h】

云冈石窟莲花装饰纹样的调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一章 绪言

1.1 云冈石窟的研究背景和现状

1.1.1 云冈石窟的研究背景

1.1.2 云冈石窟的研究现状

1.2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方法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云冈石窟的历史背景及考古发现

2.1 云冈石窟的历史背景

2.1.1 云冈石窟的历史地理环境

2.1.2 云冈石窟的人文历史沿革

2.2 云冈石窟的考古发现

第三章 莲花纹图案的起源与内涵

3.1 莲花纹之起源

3.2 莲花纹之内涵

第四章 云冈石窟莲花纹分布现状调查及分期特点

4.1 云冈石窟莲花纹分布现状调查

4.1.1 台座中的莲花纹雕刻

4.1.2 装饰带中的莲花纹雕刻

4.1.3 方格中的莲花纹雕刻

4.1.4 窟顶中的莲花纹雕刻

4.1.5 拱门及明窗中的莲花纹雕刻

4.2 云冈石窟莲花装饰纹样的造型及分期特点

4.2.1 台座中的莲花纹造型及分期特点

4.2.2 装饰带中的莲花纹造型及分期特点

4.2.3 方格中的莲花纹造型及分期特点

4.2.4 窟顶中的莲花纹造型及分期特点

4.2.5 拱门及明窗中的莲花纹造型及分期特点

4.3 本章总结

第五章 云冈石窟团莲装饰纹样的类型学分析及年代分期

5.1 云冈石窟团莲纹雕刻统计

5.2 云冈石窟团莲装饰纹样的类型学分析

5.3 云冈石窟团莲装饰纹样的年代分期

5.4 本章总结

第六章 云冈石窟莲花装饰纹样的源流

6.1 早期本土莲花纹的发展及造型特点

6.2 西来与本土文化融合而成的云冈莲花装饰纹样风格

6.3 “平城模式”推动云冈莲花装饰艺术的蔓延

6.3.1 北朝时期莲花纹“平城模式”的推广

6.3.2 云冈莲花装饰艺术推动莲纹造型多样化趋势及多领域的广泛应用

6.4 本章总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承认书

声明

展开▼

摘要

本文从中国石窟寺研究现状出发,以云冈石窟装饰纹样现有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多次云冈窟前考古发掘的相关文字及实物资料,通过调查和测绘,综合应用考古类型学、图像学、文献学等手法,概括总结莲花纹的图像来源及文化内涵。同时以考古资料为依据追溯中国本土莲花纹应用的时间及样式,并随着佛教的传入融合异域莲花纹结构元素进行创新,而这种碰撞与交流在云冈早、中晚期开窟造像过程中形成风格迥异的造型特点及时代特征。
   笔者以石窟中雕刻位置即窟顶、明窗、拱门、台座以及石窟壁面装饰带等位置为线索,分类考察云冈石窟莲花装饰纹样的数量、结构、造型特点,进一步分析其类型、分期及时代特征,并总结云冈历史发展过程中莲花图案的分布状况及其造型变化,基本理清了云冈石窟莲花装饰纹样的演化脉络,这有助于石窟分期讨论及年代确定。
   云冈莲花装饰纹样以其造型样式大致分为三类,即窟顶、拱门、明窗及地面雕刻盛开的团状莲花;洞窟壁面以及柱基等处雕刻的莲花装饰带及覆莲边饰;莲花化生、束莲柱等组合图案。其中石窟中团莲雕刻数量较多,造型丰富,在云冈早、中晚期工程中普遍存在且演变线索清晰,因此笔者将云冈石窟中的团莲纹进行类型学研究。依据团莲中莲瓣的重叠与否、莲瓣内为单瓣或双瓣、花瓣造型及排列方式的不同,对团莲纹进行分型分式研究,理清其演变发展规律,进而帮助我们理顺洞窟之间的先后问题,并有助于对考古发现中带有莲花纹的遗迹遗物做出年代判断。
   此外,笔者对云冈石窟莲花装饰纹样的艺术源流做了深入探讨,认为云冈莲花纹吸收古希腊、印度、凉州、龟兹等佛教植物装饰元素,同时融汇了鲜卑、中原及南朝装饰艺术风格,从而形成了莲花纹样的平城模式,具有鲜明的异域及中原北方地域特色,其简洁朴拙、线条浑实的装饰风格,是异域莲花纹改梵为夏的转折期,曾一度成为我国北朝莲花装饰纹样的雕刻范式,并为后期中国莲花纹造型系统的确立奠定了基础。这初步解决了云冈石窟莲花纹样的造型样式分类及艺术源流问题,填补了云冈研究的历史及艺术空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