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众蹦床在少年儿童中的推广研究——以上海和广州市推广为例
【6h】

大众蹦床在少年儿童中的推广研究——以上海和广州市推广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前言

1.1选题依据

1.2文献综述

1.2.1国内蹦床运动发展情况

1.2.2有关推广的研究

1.3相关概念界定

1.3.1大众体育

1.3.2推广

1.3.3大众蹦床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2.2.2问卷调查法

2.2.3数理统计法

2.2.4逻辑分析法

2.2.5访谈法

2.2.6现场体验法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推广背景

3.1.1推广的提出

3.1.2推广的相关政策

3.1.3推广活动情况

3.1.4大众蹦床推广体验流程

3.2大众蹦床的推广现状

3.2.1大众蹦床推广活动组织者现状

3.2.2大众蹦床指导教师的现状

3.2.3大众蹦床推广内容

3.2.4大众蹦床推广器材与场地环境

3.2.5大众蹦床推广模式

3.3推广效果分析

3.3.1少年儿童对大众蹦床推广效果的认知

3.3.2家长对大众蹦床推广效果的认知

3.3.3推广者对大众蹦床推广效果的认知

3.4影响推广的因素分析

3.4.1缺乏固定工作人员

3.4.2缺乏充足的资金

3.4.3群众的认知度不够

3.4.4大众蹦床运动专项教师匮乏

3.4.5学校领导不重视,教师缺少进修机会

3.5大众蹦床推广的对策

3.5.1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监管制度

3.5.2重视大众蹦床文化的传承

3.5.3增加教师业务培训机会,提升教师执教的能力

3.5.4加大学校对蹦床项目的重视力度,加强蹦床运动的宣传力度

3.5.5加大器材研究,提高安全意识防患于未然

4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声明

展开▼

摘要

竞技蹦床是综合了技术、难度和美感为一体的运动项目,属于表现难美类项群。虽然我国的竞技蹦床在竞技赛场取得了辉煌的成绩,特别是何雯娜在北京奥运会夺冠,对本项目起到了一定的宣传作用,但群众对于蹦床还不熟悉,蹦床运动是什么样的体育项目,大家并不了解。据调查,全国练习蹦床人数不足1000人,其中进行专业训练的人数为300左右,由此可看出我国蹦床的后备力量的培养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大众蹦床的推广是后备人才培养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本文以上海、广州的大众蹦床的推广现状及影响因素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现场体验法、访谈法等方法,对上海大众蹦床的推广现场与广州大众蹦床比赛现场进行实地考察,分析大众蹦床推广的背景、现状和推广效果,针对目前大众蹦床推广的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建议。
  研究结果表明:
  (1)大众蹦床作为一项新兴的体育项目,受到了参与者的喜爱。但是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群众了解程度不高、大众蹦床相关培训和比赛偏少、师资力量匮乏。
  (2)少年儿童(以7-13岁的女性为主)对大众蹦床的各项内容的满意度较高,蓝色圆形且弹性较强的器材深受少年儿童喜爱。
  (3)少年儿童的家长主要学历以大专为主,集中在35岁以下且职业分散。他们的主要通过电视网络和他人的交流中得知大众蹦床这个项目并带孩子参与到其中且对大众蹦床练习效果和推广活动满意度较高。
  (4)大众蹦床推广过程中,组织者主要由35岁以下的男性组成。他们以自发产生为主,因缺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与充足的资金,导致推广过程中遇到较大的困难。
  (5)在大众蹦床教师以年轻的女性居多,教师队伍文化程度偏低,但她们的求知愿望还是较强烈的,多数教师认为大众蹦床推广的最好方式是进行比赛和进入学校,教师对大众蹦床推广事项按重要程度的排序为竞赛规程及规则、训练注意事项、训练器材、训练及比赛礼仪、运动等级。
  (6)电视网络与别人交谈都是家长还是教师认识了解到大众蹦床这个项目的方式。教师、家长及推广者都认为大众蹦床的主要的推广对象为少年和儿童,以儿童为主。并且三者都认为在学校是效果最为理想的推广场所。其次是社区;再次为俱乐部。企业和部队中进行推广,三者都认为可行性或者效果不是很好。
  (7)目前大众蹦床推广过程中的影响因素由缺乏的固定工作人员,缺乏资金,群众的认知度不够,大众蹦床运动专项教师匮乏,学校领导不重视,教师缺少进修机会等因素构成。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监管制度;重视大众蹦床文化的传承;加大器材研究,提高安全意识防患于未然;加大学校对蹦床项目的重视力度;加强蹦床运动的宣传力度;增加教师业务培训机会,提升教师执教的能力。
  (8)目前大众蹦床的推广体验模式运行的较为成熟,该模式与全国性的正式蹦床比赛相结合,由专业的主持人主持,在比赛现场外搭建活动场地,邀请嘉宾、表演展示队伍并对市民开放,对选定学校赠送相应教材与器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