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村庄乡土知识的耕地质量评价与耕地价值评估研究
【6h】

基于村庄乡土知识的耕地质量评价与耕地价值评估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选题目的与意义

1.2国内外研究进展

1.3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2.1概述

2.2地理位置

2.3自然条件

2.4社会经济条件

2.5研究区土地利用情况及耕地状况

2.6耕地质量评价方面已有的成果

第三章 基于村庄乡土知识的耕地质量评价方法

3.1村庄乡土知识的调查

3.2村庄耕地质量调查结果

3.3建立基于乡土知识的耕地质量评价体系

3.4村庄耕地质量评价

3.5研究区耕地质量评价

第四章 基于乡土知识的耕地价值研究

4.1耕地价值的概念

4.2耕地价值的计算

4.3耕地价值计算结果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结论

5.2创新点

5.3展望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1 村干部调查问卷

附表2 农户问卷

附图1 调查村庄耕地质量评价级别结果图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声明

展开▼

摘要

农民作为耕地的使用者和维护者,耕地质量评价乡土知识丰富,加上我国城乡二元化,农村社会保障并不完善的背景,农民也是最需要耕地、耕地保护意愿最迫切的群体。因此,挖掘、整理、利用耕地质量评价方面的乡土知识,开展耕地对农民的价值研究不仅对于耕地保护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可以为我国的耕地资源管理、土地征收制度改革等工作拓展视野并提供新的思路。
  各村庄均有“专属”的耕地质量评价结果,但由于环境局限性其结果并不能直接推广到更大的范围或其他区域。鉴于此,本研究以宁武县恢河沿岸的黄土丘陵区为例,整理、提炼并利用耕地质量评价方面的乡土知识,形成基于村庄乡土知识的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研究区的耕地质量进行评价。定级成果将研究区耕地质量分为四级,其中:一级地815.31 hm2,占全区耕地的24.94%,位于河流、湖泊沿岸或者地势较低、土层较厚的地带,水分条件良好;二级地1086.03 hm2,占全区耕地的33.22%,位于研究区中部及西部地势相对平坦的区域;三级地825.79 hm2,占全区耕地的25.26%,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东部,多处于缓坡地带;四级地542.25 hm2,占全区耕地的16.59%,散布在各村庄,主要分布在坡度较大、海拔相对较高、土壤耕层较薄的丘陵区。研究认为:(1)耕地质量评价乡土知识应该收集、提炼和利用;(2)基于村庄乡土知识的耕地质量评价方法可用于区域耕地质量评价,其成果不仅符合当地的自然、经济、社会实际,实践性更强,且比常规的方法更便捷、准确,也可为今后我国的耕地质量评价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基于研究区耕地质量评价的结果,结合调查分析进行耕地对研究区村民的价值研究。研究认为:(1)耕地对研究区村民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直接的经济收益、基本的生活保障、就业保障、社会稳定。研究区耕地的总价值为96629.42万元,其中经济价值为19088.92万元,占耕地总价值的19.75%;基本生活保障价值为16173.83万元,占耕地总价值的16.74%;就业保障价值为44801.29万元,占耕地总价值的46.36%;社会稳定价值为16262.38万元,占耕地总价值的17.14%。由此可见,对村民而言,研究区的耕地社会保障价值对村民的日常生活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综上所述,耕地质量评价以及耕地的价值问题一直是学者们争论和研究的课题,从不同的视角,采用不同的方法开展研究很有必要。基于村庄乡土知识的耕地质量评价方法为今后我国的耕地质量评价工作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研究方法;开展耕地对当地村民的价值研究也为我国研究农地制度提供了一个新的认识视角和分析框架。

著录项

  • 作者

    李娟;

  • 作者单位

    山西大学;

  • 授予单位 山西大学;
  • 学科 生态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贾宁凤;
  • 年度 201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F323.211;
  • 关键词

    乡土知识; 耕地质量; 耕地价值; 综合评估;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