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调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研究
【6h】

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调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普遍进入了“服务主导型”的现代经济社会,他们的产业结构呈现出“两个70%”的特点,即服务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普遍超过了70%,在这些国家的服务业增加值构成中,主要成分并不是传统的生活性服务业,而是以人力资本和技术资本为主要投入品的生产性服务业,它在服务业增加值中所占比例也大于70%。自改革开放以来,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对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但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程度还不能完全与制造业相匹配,无法有效支撑和满足制造企业的业务需求,由于“世界工厂”的定位和产业融入全球化经济的非同步性,甚至还出现了“中国悖论”。因此,有必要对我国这两个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它们之间的协调水平进行探讨,找出制约产业良性互动的主要因素,并探索这种产业间的紧密联系对我国整体和各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本文以我国各省份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为研究对象,围绕“产业协调发展对区域经济影响”的主旨,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相结合对我国这两大产业的协调水平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开展研究。在广泛参考与吸收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产业协调发展的内涵进行界定,进而提出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调发展的主要内容,并探讨了协调发展这种产业间的紧密联系对区域经济影响的作用机理,为文章的实证检验提供理论基础。随后分别分析我国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这两个产业间的协调水平进行测量。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引入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控制变量,实证检验了我国各省份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调水平对该地区经济发展是否存在显著影响、影响到底有多大。
  通过以上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得出以下结论:我国30个省份2008~2013年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调发展的程度虽然一直在提高,但整体仍处于较低水平,在不同区域也存在较大差距;两个产业的协调发展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经济增长,它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大于传统的劳动力、固定资本投资等因素;分区域来看,这种影响在东部地区是显著的,在中部与西部地区两产业的互动关系还没有完全形成并足以对地区经济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根据以上结论,为促进我国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协调发展、并充分发挥其对经济的带动作用提出几点政策建议:一要树立正确的产业发展观,科学认识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关系;二要调整投资方向、转变投资领域,助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三要健全要素保障体系,筑牢产业协调发展基础;四要培植生产性服务业协会,助力生产性服务业健康发展;五要科学规划产业布局,推动形成产业互动群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