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抗战时期左权县救联会研究
【6h】

抗战时期左权县救联会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绪论

第一章 左权县救联会概况

1.1 救联会产生与解散

1.2 救联会组织机制

1.2.1 救联会行政划分

1.2.2 会员及干部构成

1.3 救联会主要活动

1.3.2 生产运动

1.3.3 组织工作

1.3.4 其他工作

第二章 救联会与群众运动

2.1 群众运动准备

2.1.1 救联会对群众运动的设想

2.1.2 群众运动前期准备

2.2 群众运动主要内容及反馈

2.2.1 各阶层生产生活及土地、债务关系变动概况

2.2.2 群众斗争的主要内容

2.2.3 群众干部的态度及表现

2.3 群众运动的层级

2.3.2 农民、债户:观望—觉醒—认可

2.3.3 救联会:宣传—组织—反思

第三章 编村中的“小政府”:救联会与传统权威

3.1 救联会工作内容及其权威性

3.2 真正的权力操纵层——新型政治与传统权威

第四章 救联会之成效与缺憾

4.1 救联会之成效

4.1.1 群众斗争

4.1.2 生产工作

4.1.3 妇女工作

4.1.4 青年工作

4.1.5 其他工作

4.2 救联会之缺憾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声明

展开▼

摘要

抗日战争爆发后,全国多地成立了工农妇青抗日救国联合会,旨在联合社会各个阶层,组织群众运动一致抗日。左权县因其独特地理位置及地形条件,一度成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区域。然而作为地方性抗日群众团体的左权县救国联合会却将工作重心放在了内部群众斗争上,多次发动减租减息、清理旧债、组织生产等运动且收效明显,迅速地掌握民心站稳了脚跟。左权县救联会属于地方乡村新生政权,能够短时间内颠覆传统政治权威,除了依靠群众支持外,也与中共和八路军的大力扶持有关。
  在已知救联会的研究中,对于地方救联会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西北各界救国联合会是对地区救国联合会研究中较为亮眼的部分,而对于抗日根据地救联会的研究则寥寥无几,只散见于抗日根据地群众运动和群众团体研究中,且相对集中于青年团体运动研究,对抗日根据地的救国联合会并无整体且深入的研究与探讨,本文则主要以左权县救联会为主要研究对象,丰富救国联合会地方性研究。
  本文共分四章。第一章论述了救联会的性质、产生与发展、组织架构及主要工作内容;第二章全面论述了救联会发动群众运动的过程、具体内容、斗争层级和群众干部的反馈;第三章论证了救联会工作内容的有效性、权威性、与中共的关系,以及作为新兴政权与乡村传统权威的碰撞;第四章总结了救联会对群众造成之意义与其工作中存在的缺憾。本文通过四章内容以左权县救联会为研究样本,对左权县救联会与当地群众、传统政权及中国共产党之间的关系深入研究,揭示其在抗日救亡运动中的历史作用,对于充实救联会地方性研究和传承红色文化具有现实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