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冯婉琳的身体与家国——基于日记与诗集互证的微观医疗社会史研究
【6h】

冯婉琳的身体与家国——基于日记与诗集互证的微观医疗社会史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引言

0.1 选题目的

0.2 研究意义

0.3 研究方法

0.4 研究综述

第一章 冯婉琳的诗书家缘与天赋才思

1.1 敏感身体的才思起源

1.2 阅读与交往的文化积淀

1.3 济世利病的思想初现

第二章 身体感受与观察:写入《佩芸日记》

2.1 文字再现的身体

2.2 文字捕捉的夜梦

2.3 季节与空间变换作用于身体

2.4 冯婉琳的身体观

第三章 《佩芸日记》聚焦的疾痛

3.1 疾痛症状的精细描述

3.2 诊疗方式的选择性差异

3.3 疾痛融入日常生活意义

3.4 冯婉琳的疾痛观

第四章 冯婉琳生活世界的医疗图景:日记与诗集的互证呈现

4.1 专职医生

4.2 家庭照顾者

4.2 择医方式与医疗观

4.3 私家医疗中的秩序与权利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冯婉琳年表

冯婉琳读书目录(日记中摘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声明

展开▼

摘要

《佩芸日记》是冯婉琳的日记,其中有关于她疾病体验与医疗经历的记载。本文依据医疗社会史特别是身体史研究方法和成就,对《佩芸日记》进行了系统细致的梳理,同时辅以对冯婉琳所做诗文的联想分析,从微观角度探讨了冯婉琳日记中的身体、疾痛与医疗。通过对冯婉琳医疗实践的分析,展现了冯婉琳的身体观、疾痛观和医疗观,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晚清时期受家学教育的女性群体的医学思想认识水平,她们在晚清医疗事业中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日记中医疗活动和医病关系在一定意义上也反映出晚清社会医疗整体的发展水平。
  本文由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组成,同时还有两个附录放在全文之后。正文由四章内容组成。
  第一章是冯婉琳的人生。晚清时期出身于书香门第或官宦家族的女性,因家庭中男性较为平等的女性观而获得受教育的机会。她们大都以文弱的形象出现,虽然受礼教所限,无法走出闺阁,但面对残酷的社会现实,她们思想中也常常体现出深刻的社会性。本章通过对冯婉琳生平的梳理,从阅读和交往经历中探讨她济世利病思想背景渊源。
  第二章是《佩芸日记》中身体记录。通过对她身体承载疾病与痛苦的探索,挖掘出她经世致用、济世利病的思想情怀。这一时期的知识女性感知到“女性”的存在,呈现出身心合一身体观,与当时普通妇女的身体观形成对比。
  第三章是《佩芸日记》中疾痛记录。冯婉琳的医学知识来源于家庭积累与女性互助。虽然此时中西医已经发生碰撞,但她们对疾病的理解和表达方式主要还是基于中医理论。中国的士人阶层因深受君臣父子礼教思想影响,疾病的道德规训思想更严重,她的疾病观与士人阶层形成鲜明的对比。
  第四章是《佩芸日记》中的医疗记录。在医疗方式的选择上,与男性士人相比,冯婉琳更少受疾病的道德规训思想影响,更倾向于中医疗法,是一种贴近自然的医疗观。通过日记和诗集的互证,揭示出晚清山西社会医疗的现状,冯婉琳的医疗观与巫医并用的大众医疗观形成对比。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