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激励监督理论在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的应用研究
【6h】

激励监督理论在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的应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1章 绪论

第2章 公司财务治理与激励监督基本理论

第3章 激励监督理论在公司财务治理应用的必要性分析

第4章 激励监督理论在国外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的应用现状分析

第5章 我国上市公司激励监督理论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第6章 激励监督理论在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的分层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随着金融危机的不断升级,全球掀起限制高管高薪潮。2009年2月5日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宣布对华尔街高管的限薪令,对受政府救援的困难金融企业高管设立50万美元的年薪上限,德国等发达国家在救市过程中,也明确了企业高管薪酬的限制条件。在我国,企业高管薪酬、特别是国有企业高管薪酬一直是近几年人大代表和广大民众讨论的热点话题。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的发生、经济危机的蔓延及全球限制企业高管薪酬的掀起,今年2月6日财政部印发了《金融类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与此同时保监会和国资委等部委也曾下令限制国企高管薪酬。企业高管的薪酬名义上是由股东或者董事会决定,是企业对高管的一种激励机制,但我国的企业高管薪酬缺乏外在的制约和监督,透明度差,制定薪酬基本是高管们的“自娱自乐”和黑箱操作,尤其是一些垄断性国有企业在基本不存在市场竞争的情况下,对企业高管搞所谓的激励与高薪,更是引起了民众的愤慨。 公司治理的主要内容是财权,财务治理的核心是在公司各管理层次之间合理配置财权,但财权的合理配置必须与有效的激励监督约束机制相结合才能真正达到财务治理的目的。由于我国企业的外部资本市场仍不发达,使上市公司的股权、财权高度集中,股东之间及企业外部没有形成对财权的有效监督制衡作用。在这种没有有效激励监督约束机制下,财务治理存在的问题是:一是对公司高层管理人员激励过度而监督约束严重不足,使高管层很容易滋生惰性、放大自身的利益,且责任心不强;二是对高层以下的管理层次,激励相对不足、监督控制过多,阻碍了其工作积极性,抬高了委托代理成本,从而使得公司财务治理效率低下。在公司代理理论、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理论的背景下,“共同治理”模式是未来公司治理模式发展的大趋势,由此,激励监督机制也逐渐凸显出其在上市公司财务治理中的必要性。本文从分析研究财务治理、激励监督的基础理论入手,利用跨学科、描述性研究法及文献研究法,研究分析了激励监督在财务治理中应用的必要性。在分析国外公司财务治理及其激励监督应用情况的基础上,对比分析研究了我国激励监督理论在上市公司财务治理中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笔者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针对我国上市公司具体情况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些在公司治理的各个层次中应用激励监督的有效措施和建议及其发展方向,对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笔者认为本文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创新思想——激励监督理论在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的应用重点不是选择什么样的激励方式和激励力度,而是如何使激励和监督约束机制得到有效的结合,只有足够的激励没有到位的监督或者只有到位的监督没有充分的激励,都会对公司的财务治理带来负面的影响,降低公司财务治理效率;二是创新措施——针对激励监督理论在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应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创新措施和建议。本文的目的是希望能够使激励和监督机制在公司财务治理上充分发挥其作用,提高财务治理效率,最大限度降低代理成本,使公司内部的财务治理活动由过去的财务主体之间纵向单一治理,转向纵向横向互动的共同治理和相互制衡。在此背景下,以谋求上市公司内部整体财务治理效率的提高,并实现公司所有者、经营者及公司其他内外部相关利益主体的共赢。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