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保障性住房的分配制度初探——以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为中心
【6h】

我国保障性住房的分配制度初探——以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为中心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引言

1.1选题背景和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3研究的主要观点和方法

2我国保障性住房的基本理论

2.1我国保障性住房的理论基础

2.2我国保障性住房的含义及类型

3我国保障性住房分配制度的现状及问题

3.1我国保障性住房分配制度的现状

3.2我国保障性住房分配制度存在的问题

4国外保障性住房分配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4.1美国的公共住房分配制度

4.2日本的公营住宅分配制度

4.3新加坡的组屋分配制度

4.4香港的公屋分配制度

4.5国外保障性住房分配制度的启示

5我国保障性住房分配制度的完善

5.1住房保障法律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5.2扩大保障覆盖面,取消户籍限制

5.3建立个人基本账户制度,全面掌握申请人信息

5.4采取多样式退出措施,促进保障房良性循环

5.5严格审核程序,建立考核问责机制

5.6加大惩戒力度,鼓励媒体舆论监督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城镇居民住房保障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惠民生、解民忧的举措,关乎国计民生,关系着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一直是我国政府非常关注的问题。随着“十二五”规划中大规模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落实,保障方式日趋多样,但分配环节却成为一个难题。实践中,保障房的分配不断充斥着黑幕和不公,让其尽归有权、有钱者之手,导致“保障房”衍变成为“特权房”,真正需要它的人群无法获得这项福利。长此以往,非但不能解决安居问题,反而会引起新的社会矛盾。尽管目前出台了《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和《廉租住房保障办法》两部主要的法律,但其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保障房的分配和监管问题,缺乏完善的准入退出机制,供应对象出现偏差,法律责任中惩戒力度较弱,导致在实际操作中产生很多不公平的现象,造成保障房的分配工作步履维艰。
  本文立足我国住房保障事业的建设,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选取廉租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针对它们在实践分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建议和对策。全文共有五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为引言,主要包括保障性住房的选题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状况、研究的主要观点和方法。
  第二部分为我国保障性住房的理论基础和制度概况。理论基础包括人权理论和经济法学理论。制度概况包括我国保障性住房的含义及其属性,我国保障性住房的主要类型,指出选取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两者为研究对象的必要性。
  第三部分为我国保障性住房分配制度的现状及问题。首先,对我国保障房的分配现状进行简单概括。主要从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的供给对象、供给方式、户籍状况、家庭收入、申请程序、退出标准、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方面进行概述。其次,指出两类保障房分配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并归纳总结了八点内容,例如立法层级低、保障力度弱、信息不对称、监管不到位、惩戒力度有待加强等方面。
  第四部分为国外保障性住房分配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首先,介绍了美国公共住房、日本公营住宅、新加坡组屋、香港公屋四个国家的分配制度,总结了它们在各自保障房分配制度中的先进经验。然后,总结分析国外保障性住房分配制度对我国的启示,包括完善的法律制度,广泛的保障对象,严格的审查程序等。
  第五部分为我国保障性住房分配制度的完善。主要从住房保障法规的建立和完善、取消户籍限制、建立个人基本账户制度、采取多样式退出措施、严格审核程序,建立考核问责机制、加大惩戒力度,鼓励媒体舆论监督六个方面进行研究,使得我国的保障住房分配制度逐渐合理公平。
  保障房是一项关系民生的大问题,是实现老百姓“住有所居”的安居工程。我们应该努力探寻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住房分配体制,真正发挥保障房应有的价值,实现人们住有所居的美好愿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