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社会救济金跟踪审计问题研究--以汶川大地震为例
【6h】

社会救济金跟踪审计问题研究--以汶川大地震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1.2.3 几点启示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社会救济及社会救济金概述

2.1 社会救济

2.1.1 社会救济的定义

2.1.2 社会救济的分类

2.2 社会救济金

2.2.1 社会救济金的定义

2.2.2 社会救济金的来源

2.2.3 社会救济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社会救济金跟踪审计

3.1 跟踪审计的内涵

3.2 跟踪审计的特征

3.2.1 审计过程的综合性

3.2.2 审计结果的时效性

3.2.3 审计内容的广泛性

3.2.4 审计内容的突出性

3.3 跟踪审计的主客体

3.3.1 跟踪审计的主体

3.3.2 跟踪审计的客体

3.4 跟踪审计的依据

3.5 跟踪审计的原则

3.5.1 合法原则

3.5.2 独立原则

3.5.3 客观原则

3.5.4 公正原则

3.6 跟踪审计的形式

3.6.1 全过程介入式跟踪审计

3.6.2 重点介入式跟踪审计

3.6.3 适时介入式跟踪审计

3.7 跟踪审计的程序

第四章 社会救济金跟踪审计的现状分析

4.1 社会救济金跟踪审计的案例分析——以汶川大地震为例

4.2 汶川大地震恢复重建资金跟踪审计分析

4.2.1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各类资金的监督情况

4.2.2 跟踪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4.3 由汶川大地震引发的对社会救济金跟踪审计现存的问题和障碍的思考

4.3.1 社会救济金跟踪审计缺乏新型的综合性审计人才

4.3.2 社会救济金跟踪审计缺乏统一规范

4.3.3 社会救济金跟踪审计风险较大

4.3.4 社会救济金跟踪审计质量难以保证

4.3.5 社会救济金跟踪审计效率普遍偏低

4.3.6 审计信息化水平相对落后,无法适应跟踪审计的需求

第五章 完善社会救济金跟踪审计的措施和建议

5.1 加强人才培训,提升人员素质

5.2 完善法律法规,建立有效制度

5.3 采取多项措施,防范审计风险

5.4 规范方法标准,保证审计质量

5.5 完善管理机制,提高审计效率

5.6 利用网络技术,优化审计资源

6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